多模态学习分析(MLA)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当今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席卷全球,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这一转型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的全面变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的方式、方法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高中教育而言,学生的能力差异化问题日益突出。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传统的 “一刀切” 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多模态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挖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为实施差异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为多模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生成与真实数据相似的合成数据,在数据有限或隐私受保护的情况下,可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使组织能够使用庞大的数据集进行训练,从而产生强大的模型。在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学习成果数据等,为多模态学习分析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来源,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颁布,对精准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该计划强调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这为高中教育实施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的差异化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此背景下,开展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
传统的分层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学生的差异,但往往过于简单和粗糙,难以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的差异化教学,能够通过对学生多模态数据的深入分析,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将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与高中教学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通过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多模态学习分析能够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丰富、准确的数据化支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教育管理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等,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优化教学管理、配置教学资源提供依据,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
二、理论框架构建
2.1 核心概念解析
多模态学习分析(MLA)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模态数据,如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以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从而为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与传统的单一模态学习分析相比,多模态学习分析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学习者的能力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和精准推荐提供数据支持。
多模态学习分析具有数据来源多元化、分析维度全面化和结果应用精准化的特征。其数据来源广泛,涵盖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如课堂上的表情、动作、语音,在线学习平台上的点击行为、学习时间等,这些数据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学习者的学习情况。通过对多模态数据的分析,可以从多个维度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认知能力等,从而为教学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教学资源推荐,实现教学的精准化。
差异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是简单的分层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强调教学的动态性和适配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差异化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和需求,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当发现某个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理解困难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效的学习。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能够生成与真实数据相似的合成数据。在多模态学习分析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用于生成虚拟的多模态数据,扩充数据量,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也可以用于对多模态数据进行增强和优化,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还能协助分析多模态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挖掘潜在的信息和模式,为教学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通过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等技术,可以生成虚拟的学生学习场景视频,这些视频包含了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多模态信息,可用于训练和评估多模态学习分析模型。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的学习文本进行语义增强,使其更准确地表达学生的学习意图和理解程度,从而提高文本分析的效果。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分析学生的多模态学习数据,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潜在问题,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2.2 理论基础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学习任务的认知负荷超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时,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在多模态学习中,不同模态的信息可以相互补充和支持,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果。但如果多模态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当,也可能增加认知负荷,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在利用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差异化教学时,需要合理设计多模态信息的呈现方式,以优化学生的认知负荷。
在讲解复杂的科学概念时,可以同时使用文字、图像和动画等多模态信息。文字可以准确地阐述概念的定义和原理,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概念的形态和结构,动画则可以动态地演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获取信息,减轻单一模态信息带来的认知负担,提高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但如果在呈现多模态信息时,出现信息冗余、不一致或干扰等问题,就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影响学习效果。例如,文字和图像所表达的信息不一致,或者动画的节奏过快、内容过于复杂,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在高中教学中,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结合多模态学习分析提供的学生学习状态和需求信息,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水平,利用多模态资源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展示历史文物图片、讲述历史故事等多模态方式,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氛围。结合多模态学习分析了解到的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点和疑问,设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互动,以及对多模态学习资源的分析和利用,能够主动地建构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历史学习的效果。
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是多模态学习分析的重要技术路径。教育数据挖掘主要是从大量的教育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模式和规律,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持;学习分析则侧重于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以优化学习体验和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多模态学习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为实施差异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课堂教学记录等多源数据中,挖掘出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学习成绩与学习行为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偏好等信息。通过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多模态学习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为教师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差异化教学。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如学习进度图表、学习行为轨迹图、知识掌握情况雷达图等,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学习情况,促进教学的改进和学习的提升。
三、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型
3.1 数据采集体系
多模态数据采集体系是实现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的基础,它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教学决策提供全面、丰富的数据支持。
在行为模态方面,课堂互动、实验操作等视频数据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参与度。通过在教室中安装高清摄像头,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能够实时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发言次数、举手频率、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等。在实验课上,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操作时间、与实验设备的交互情况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目标检测和行为识别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学生的举手动作、站立姿势等行为,统计学生的发言次数和参与讨论的时间。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兴趣,对于发言积极、参与度高的学生,可以给予进一步的拓展学习任务;对于参与度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关注,了解原因并给予帮助。
生理模态数据能够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和情绪状态。眼动追踪技术通过记录学生眼球的运动轨迹,分析学生的注视点、注视时间、扫视路径等指标,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情况。脑电波监测技术则可以检测学生大脑的电活动,分析学生的认知负荷、疲劳程度和情绪状态。使用头戴式眼动追踪设备,在学生阅读课文、观看教学视频或做练习题时,记录学生的眼动数据。通过分析眼动数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关注情况,对于学生注视时间较长的内容,可能是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对于学生快速扫视而过的内容,可能是学生已经熟悉的部分。结合脑电波监测数据,当检测到学生大脑处于高负荷状态或疲劳状态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安排休息时间或采用更轻松的教学方式。
在交互模态方面,在线学习平台的点击流数据记录了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行为。学生的登录时间、学习时长、课程访问顺序、对不同学习资源的点击次数、作业提交情况等数据,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当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资源上反复点击时,可能表示学生对该知识点理解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推送相关的补充学习资料或提供一对一的辅导。
环境模态数据则反映了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智能教室通过传感器收集空间使用数据,如教室的温度、湿度、光线强度、座位分布、学生之间的距离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习环境是否舒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室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及时调整空调温度;座位分布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调整座位安排。
3.2 智能分析模型
智能分析模型是多模态学习分析的核心,它通过对采集到的多模态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和规律,为高中差异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基于 Transformer 的多模态特征融合算法能够有效地整合不同模态的数据特征。Transformer 模型最初是为自然语言处理任务设计的,其基于自注意力机制,能够有效地捕捉序列数据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在多模态学习分析中,将 Transformer 模型应用于多模态数据的特征提取和融合,可以充分挖掘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关联和互补信息。对于文本、图像和语音等多模态数据,分别使用相应的编码器将其转换为特征向量,然后将这些特征向量输入到 Transformer 模型中,通过自注意力机制进行特征融合。在处理语文教学中的诗词学习时,将诗词文本、诗词朗诵音频以及相关的诗词意境图像作为多模态数据输入。通过 Transformer 模型的自注意力机制,能够学习到文本中字词与音频中语音语调、图像中意境元素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情感。这种融合后的特征向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对诗词学习的情况,为教学评价和个性化教学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学习风格诊断模型可以根据学生的多模态学习数据,动态地诊断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偏好和习惯,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动态贝叶斯网络是一种能够处理时序数据和不确定性的概率图模型,它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时间点的学习数据,推断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并随着新数据的不断输入,动态更新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判断。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解题过程、思考时间、对不同类型数学题目的反应等多模态数据会随着学习的进行而不断产生。通过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将这些数据作为输入,利用贝叶斯推理算法,能够推断出学生是属于视觉型、听觉型还是动觉型学习风格。对于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图形、图表等可视化学习资源;对于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数学概念讲解的音频资料;对于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实践操作和数学实验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生成对抗网络(GAN)的个性化路径生成模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学生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生成对抗网络由生成器和判别器组成,生成器负责生成数据,判别器负责判断生成的数据与真实数据的相似性。在教育领域中,利用生成对抗网络可以生成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将学生的多模态学习数据,如学习成绩、学习行为数据、学习风格数据等输入到生成对抗网络中,生成器根据这些数据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顺序的安排、学习资源的推荐等。判别器则对生成的学习路径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通过不断地训练和优化,生成对抗网络能够生成越来越符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对于一个在物理学科中对力学部分掌握较好,但对电学部分理解困难的学生,生成对抗网络可以根据其学习数据,生成一条从基础电学知识开始,逐步深入,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和实验的学习路径,并推荐相关的教材、在线课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电学知识水平。
四、差异化教学实施框架
4.1 教学目标动态调整机制
教学目标动态调整机制是实现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的关键环节,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实时学习数据,精准地调整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统一设定的,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的教学目标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了知识掌握度、能力发展值和情感参与度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掌握度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对学生作业、考试、课堂提问等多模态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知识掌握目标。对于数学学科中的函数知识点,通过分析学生在函数作业中的答题情况、课堂上对函数问题的回答准确率以及考试中函数部分的得分情况,评估学生对函数概念、性质和运算的掌握程度。
能力发展值侧重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和发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实验操作等活动中的表现,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新点,评估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在物理实验课上,观察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数据和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判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情感参与度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表情、参与度、在线学习平台的活跃度以及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情况等多模态数据,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参与程度。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情专注、积极发言,在线学习平台上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与教师和同学互动良好,说明学生的情感参与度较高,学习兴趣和动机较强;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疲惫、走神、不参与讨论等情况,在线学习平台上活跃度较低,说明学生可能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存在学习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关注和引导。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调整,建立了基于实时数据的目标校准算法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利用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实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根据三维目标体系的评估结果,运用目标校准算法,自动调整教学目标。当发现某个学生在某一知识点的知识掌握度未达到预期目标时,系统会自动降低该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增加相关的练习和辅导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如果发现某个学生的能力发展值超出了预期水平,系统会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拓展资源,促进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当检测到学生的情感参与度较低时,系统会建议教师采用更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2 教学策略生成系统
教学策略生成系统是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支撑,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智能生成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资源推荐、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估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资源推荐模块利用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文本、音视频、VR 资源的智能匹配。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等多模态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偏好,为学生推荐最适合的学习资源。对于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推荐更多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可视化资源;对于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推荐一些讲解清晰、语音生动的音频资源;对于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推荐一些具有互动性和实践性的 VR 资源或实验操作视频。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学生推荐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当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理解困难时,推荐相关的基础知识讲解视频、例题分析文本或在线辅导课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当学生对某个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推荐一些拓展性的学术论文、科普视频或相关的 VR 体验资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设计引擎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动态组合项目式、探究式、协作式等教学活动。对于学习能力较强、自主学习意识较高的学生,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传统文化主题,如京剧、剪纸、传统节日等,通过调研、资料收集、创意设计等环节,完成一个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品,可以是一篇研究报告、一个宣传视频或一件手工艺品等。对于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学生,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在化学教学中,针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这一知识点,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对于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设计协作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式学习,共同完成一个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展示,每个小组负责收集资料、撰写报告、制作 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小组讨论和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协作能力。
评估反馈闭环是教学策略生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模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在线学习行为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课堂发言记录、小组讨论表现等多模态数据,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对学习资源的访问情况等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诊断性评价则在教学过程中定期进行,通过阶段性测试、项目评估、作品评价等方式,深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为后续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在数学教学中,定期进行单元测试,通过对学生测试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对学生完成的数学项目或作业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运用和创新能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优化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五、典型应用场景
5.1 智慧课堂教学
在高中教育领域,智慧课堂教学借助多模态学习分析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与高效化,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AR 虚拟实验与实时操作行为分析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学生通过佩戴 AR 设备,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化学实验室中,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操作实验仪器,如在进行 “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 AR 设备清晰地看到金属与酸接触后产生气泡、溶液变色等现象,还能亲手操作虚拟的实验仪器,感受实验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技术,实时采集学生的操作行为数据,如仪器的选择、操作步骤、试剂的用量等,同时结合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多模态数据,分析学生的实验熟练程度、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操作失误等情况。当系统检测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如将试剂的用量添加过多时,会及时发出提醒,并给出正确的操作建议;通过分析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若发现学生对某个实验步骤感到困惑,系统会自动播放相关的讲解视频或提供详细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地理灾害模拟教学中,WebGIS 技术与多模态数据可视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台风灾害教学为例,教师通过 WebGIS 在线数据平台,获取台风的路径、风力、风向等气象数据,以及地形、人口分布等地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以地图、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台风的移动路径、影响范围,以及不同地区受到台风影响的程度。通过分析台风路径与地形的关系,学生可以理解为什么某些地区更容易受到台风灾害的影响;结合人口分布数据,学生可以思考如何在台风来临前进行有效的人员疏散和救援。
同时,系统还可以融合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回答问题等多模态数据,了解学生对地理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需求。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系统可以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如科普视频、学术论文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英语写作训练中,生成式 AI 辅助的个性化反馈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即时、精准的反馈,助力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学生在完成英语作文后,将作文输入到系统中,生成式 AI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对作文的语法、词汇、逻辑、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生成个性化的反馈报告。系统会指出作文中的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等,并给出正确的修改建议;对于词汇使用不当的问题,系统会推荐更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针对逻辑不清晰的段落,系统会提供优化建议,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增强逻辑性。
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风格和水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写作建议和提升方案。对于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系统会建议学生从基础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入手,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学习资料;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系统会推荐一些高级的写作技巧和范文,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和突破。系统还可以生成与学生作文主题相关的优秀范文,供学生参考和学习,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和视野。
5.2 课后学习支持
在课后学习支持方面,多模态学习分析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帮助。
自适应题库系统基于认知诊断的动态组卷,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练习题。系统利用认知诊断模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多模态数据,如作业、考试、课堂表现等进行分析,精准诊断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当学生登录自适应题库系统时,系统会根据学生的认知诊断结果,从庞大的题库中动态生成一份适合学生的练习题,题目难度和知识点分布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对于在数学函数知识点上掌握不扎实的学生,系统会生成更多关于函数概念、性质、运算等方面的练习题,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调整后续题目的难度和类型。如果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连续答错,系统会提供更详细的知识点讲解和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如果学生答题情况良好,系统会逐渐提高题目难度,挑战学生的能力极限,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虚拟学习伙伴以多模态交互的智能答疑机器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的答疑服务。学生在课后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向智能答疑机器人提问。机器人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学生的问题,并结合多模态学习分析获取的学生学习情况,快速准确地给出解答。当学生询问物理学科中 “牛顿第二定律” 的相关问题时,机器人不仅会给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含义等基本解释,还会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数据,判断学生可能存在的理解误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如果发现学生在受力分析方面存在困难,机器人会详细讲解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提供相关的例题进行练习。机器人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涯规划指导通过融合职业倾向数据的发展路径预测,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建议。学校利用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科成绩、社会实践经历、职业测评结果等多模态数据,综合分析学生的职业倾向和潜在能力。结合当前的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预测适合的职业发展路径,并提供相应的学习和实践建议。对于对计算机科学感兴趣且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系统可能预测学生适合从事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相关职业,并建议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相关的编程竞赛、社团活动,选修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系统还可以定期跟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情况,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职业发展建议,确保建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技术实现路径
6.1 智能教育平台架构
智能教育平台架构是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的技术支撑,它由边缘计算节点、云端分析中心和终端应用接口三个关键部分组成,通过各部分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多模态数据的高效处理和教学应用的智能化。
边缘计算节点在智能教育平台中承担着实时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的重要任务。在校园环境中,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分布着大量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如摄像头、麦克风、智能手环、学习终端等,这些设备能够采集学生的多模态学习数据。边缘计算节点通过与这些设备相连,实时获取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数据,如举手、发言、走动等;生理数据,如心率、体温、脑电波等;以及学习终端上的交互数据,如点击、输入、浏览等。
由于采集到的数据量庞大且格式多样,边缘计算节点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利用数据清洗算法去除数据中的噪声、重复和错误信息,对缺失值进行填补,对异常值进行处理;采用数据标准化方法,将不同格式和范围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标准格式,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通过数据压缩技术,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在采集学生的课堂行为视频数据时,边缘计算节点可以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对视频中的学生行为进行初步识别和分类,提取关键的行为特征,并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分析中心,这样既减少了数据传输量,又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实时性。
云端分析中心是智能教育平台的核心,负责大规模数据的深度挖掘。云端拥有强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能力,能够对边缘计算节点传输过来的海量多模态数据进行集中式的分析和处理。利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如 Hadoop、Spark 等,将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分配到多个计算节点上并行执行,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湖,对多模态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为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在云端分析中心,采用多种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多模态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利用聚类算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学习行为模式的学生归为一类,以便教师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运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发现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成绩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推荐提供依据;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对学生的多模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精准预测和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多模态学习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云端分析中心能够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学生学习分析报告,包括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困难点、学习兴趣偏好等,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实施差异化教学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终端应用接口是智能教育平台与用户(教师、学生、家长等)交互的桥梁,负责多模态交互界面开发。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终端应用接口提供了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包括语音交互、手势交互、触摸交互、眼神交互等,实现了多模态交互界面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快速查询学生的学习数据、获取教学建议;学生可以通过手势操作在学习终端上进行课程选择、作业提交等操作;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以触摸交互的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
终端应用接口还注重用户体验的优化,通过简洁明了的界面设计、直观的操作流程和及时的反馈机制,提高用户使用智能教育平台的便捷性和满意度。采用可视化技术,将云端分析中心的分析结果以图表、图形、报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用户,让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相关信息。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界面,根据教师的教学习惯和需求,定制化展示学生的学习数据和教学建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界面,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偏好,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通过优化终端应用接口的多模态交互界面,智能教育平台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6.2 关键技术突破
在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的技术实现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需要在多模态数据同步校准技术、基于联邦学习的隐私保护机制和可解释人工智能(XAI)的决策支持等方面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以保障教学应用的顺利实施。
多模态数据同步校准技术是实现多模态学习分析的基础,它旨在解决不同模态数据在时间、空间和语义上的不一致问题,确保多模态数据能够有效融合和分析。在实际教学场景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生理数据、交互数据等可能来自不同的传感器和设备,这些数据在采集时间、采集频率、数据格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进行同步校准。
为了解决时间同步问题,采用高精度的时间戳同步技术,为每个模态的数据打上精确的时间戳,确保不同模态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一致性。利用网络时间协议(NTP)或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时间源,对边缘计算节点和云端分析中心的时钟进行同步,保证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的时间准确性。在空间同步方面,通过坐标转换和空间映射技术,将不同模态数据的空间坐标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实现空间维度上的对齐。对于图像数据和视频数据中的学生位置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目标检测和定位,并将其转换为与其他模态数据一致的空间坐标表示。
语义同步是多模态数据同步校准的难点,它涉及到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语义理解和关联。采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多模态数据进行语义分析和融合。利用多模态注意力机制,让模型能够自动关注不同模态数据中相互关联的部分,实现语义层面的同步。在分析学生的课堂发言文本数据和表情图像数据时,通过多模态注意力机制,模型可以学习到文本中表达的情感与表情图像中传达的情感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通过多模态数据同步校准技术的突破,能够提高多模态数据的融合质量,为后续的学习分析和教学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基于联邦学习的隐私保护机制是在多模态学习分析中保护学生隐私的关键技术。在多模态学习分析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学生的个人隐私数据,如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健康状况等,如何在保证数据可用性的前提下,保护学生的隐私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联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机器学习技术,允许多个参与方在不共享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共同训练模型,为解决隐私保护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联邦学习框架下,边缘计算节点作为数据持有方,在本地利用学生的多模态学习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只将训练得到的模型参数或梯度信息上传到云端分析中心。云端分析中心通过聚合各个边缘计算节点上传的模型参数,更新全局模型,并将更新后的全局模型下发给各个边缘计算节点,边缘计算节点再利用本地数据对全局模型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数据的 “可用不可见”,有效保护了学生的隐私。
为了进一步增强联邦学习的隐私保护能力,结合差分隐私、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等技术。差分隐私通过在模型参数或梯度信息中添加随机噪声,使得攻击者难以从上传的信息中推断出原始数据的敏感信息;同态加密允许在密文上进行计算,而无需解密,保证了数据在传输和计算过程中的安全性;安全多方计算则通过密码学协议,实现多个参与方之间的安全计算,防止数据泄露。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构建了基于联邦学习的隐私保护机制,在保障多模态学习分析准确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安全。
可解释人工智能(XAI)的决策支持技术是实现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为教师提供可理解、可解释的教学决策建议,提高教学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多模态学习分析中,利用深度学习等复杂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这些模型往往是 “黑盒” 模型,难以解释其决策过程和依据,这给教师在教学决策中的应用带来了困难。
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旨在打破 “黑盒” 模型,为模型的决策过程提供解释和可视化。采用特征重要性分析方法,确定不同模态数据特征对模型决策的贡献程度,帮助教师了解哪些数据特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影响较大。利用局部解释方法,如 LIME(Local Interpretable Model - agnostic Explanations)和 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对模型在特定样本上的决策进行解释,展示模型是如何根据输入的多模态数据做出决策的。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模型的决策过程和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教师,如决策树、热力图、注意力可视化等,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模型的决策逻辑。
在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中,利用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展示推荐学习路径的依据和理由。通过分析学生的多模态学习数据,模型推荐了一条特定的学习路径,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展示该路径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兴趣等因素生成的,帮助教师判断推荐路径的合理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可解释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技术,教师能够更加信任和有效地应用多模态学习分析的结果,做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决策,实现高中差异化教学的精准实施。
七、挑战与应对策略
7.1 实施障碍分析
在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涉及数据、技术、人员和伦理等多个层面,需要深入分析并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
在数据层面,数据孤岛问题与技术集成难度是首要障碍。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不同的教育系统和平台往往独立运行,导致数据分散在各个系统中,形成数据孤岛。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的在线学习平台、考试测评系统等,它们各自记录着学生的不同方面的数据,但这些数据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共享机制。这使得多模态学习分析难以获取全面、连贯的学生学习数据,影响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将这些来自不同系统、格式和标准各异的数据进行集成,面临着技术上的巨大挑战。不同系统的数据接口、数据结构和数据存储方式各不相同,需要开发复杂的接口和转换程序,才能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也是在数据集成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整合,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教师数字素养的结构性缺失是实施过程中的另一大挑战。虽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教师的数字素养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结构性的不足。部分教师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停留在基础层面,只能进行简单的文档处理、课件制作等操作,对于多模态学习分析所涉及的复杂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在面对多模态学习分析工具和平台时,教师可能无法熟练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教学决策,导致技术与教学的脱节。教师在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方面能力不足,难以将多模态学习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影响了差异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教育伦理与数据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在多模态学习分析中,涉及到大量学生的个人数据,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行为、健康状况等敏感信息。这些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过程中,存在着数据泄露、滥用和隐私侵犯的风险。如果数据管理不善,学生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多模态学习分析的结果可能被用于不恰当的目的,如对学生进行不合理的评价和分类,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是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伦理问题。
7.2 创新解决方案
为了克服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障碍,需要采取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从数据治理、教师能力提升和伦理保障等方面入手,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建立区域性教育数据治理联盟是解决数据孤岛问题的有效途径。该联盟由区域内的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技术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同制定数据治理规则和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区域内教育数据的整合和共享。通过数据治理联盟,可以打破数据壁垒,让多模态学习分析能够获取全面、准确的学生学习数据。联盟还可以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制定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学生的个人数据;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
开发 AI 协同备课支持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备课辅助功能,如教学资源推荐、教学策略生成、教学设计优化等。教师在备课时,系统可以根据教师输入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多模态学习数据,自动推荐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件、练习题等。系统还可以根据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为教师生成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方案,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使用 AI 协同备课支持系统,教师可以在实践中逐渐熟悉和掌握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提高数字素养和教学能力,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构建伦理审查与技术标准体系是保障教育伦理和数据安全的关键。成立专门的伦理审查委员会,对多模态学习分析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伦理审查,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教育伦理原则,不会对学生的权益造成损害。审查委员会要对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共享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数据的使用目的合法、合理,数据的共享过程安全、可控。制定完善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标准,规范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数据备份技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伦理教育和数据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伦理素养和数据安全意识,共同维护教育伦理和数据安全。
八、未来展望
8.1 技术融合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模态学习分析与高中差异化教学的融合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的趋势,脑机接口技术、教育元宇宙和生成式 AI 等新兴技术将为教育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脑机接口技术在认知诊断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传统的认知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标准化测试和教师的主观判断,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脑机接口技术通过监测大脑的电活动、神经信号等生理指标,能够实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状态。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活跃度等认知指标,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当学生在学习数学函数时,脑机接口设备可以检测到学生大脑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思维活跃度,若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困难,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改变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实例或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脑机接口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优势和潜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发展规划,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教育元宇宙与多模态学习的深度融合将为学生创造更加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教育元宇宙是一个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虚拟教育空间,它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在教育元宇宙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历史事件的模拟、科学实验的操作、文化艺术的欣赏等学习活动,通过多模态的交互方式,如手势、语音、眼神等,与虚拟环境和其他学生进行自然互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在历史课上,学生可以通过佩戴虚拟现实设备,穿越到古代,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在科学课上,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各种复杂的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科学原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育元宇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内容推荐,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
生成式 AI 驱动的课程内容自动生成将极大地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个性化程度。生成式 AI 能够根据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教学课件、练习题、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这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通过生成式 AI 平台,输入教学主题和教学要求,平台即可自动生成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课件,课件内容丰富、生动,且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成式 AI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自动生成个性化的练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生成式 AI 还可以用于生成教学案例和故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8.2 教育模式变革
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的高中差异化教学将推动教育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决策转型、从群体教学向个体发展的范式转换、从学校教育向终身学习的生态构建,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传统的教育决策中,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持,难以实现精准的教学决策。而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决策能够基于全面、准确的学生学习数据,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数据、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数据、考试成绩等多模态数据的分析,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利用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上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如学习时间、学习频率、参与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数据驱动的决策还可以帮助教育管理者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传统的群体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多模态学习分析驱动的差异化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个体发展为中心,实现从群体教学向个体发展的范式转换。通过对学生多模态学习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个体差异,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对于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可视化学习资源;对于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讲解清晰、语音生动的音频资料;对于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更多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拓展学习内容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时学习数据,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效的学习,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变化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将为构建从学校教育到终身学习的生态系统提供有力支持。在学校教育阶段,通过多模态学习分析,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观念。学生毕业后,借助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和智能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满足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在职场中,员工可以利用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分析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发展需求,获取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建议,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的规划。多模态学习分析还可以促进不同教育阶段和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打破教育的时空限制,构建一个开放、灵活、终身的学习生态系统,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价值。以某高中数学学科的多模态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在课堂上引入智能教学设备,收集学生的课堂互动数据、作业完成数据以及考试成绩等多模态数据,教师能够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部分学生在函数章节的学习中存在困难,教师利用生成式 AI 为这些学生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包括详细的函数讲解视频、针对性的练习题以及拓展性的数学案例分析。学生通过这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了数学成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智能学习平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模态教学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多模态学习分析(MLA)驱动高中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当今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席卷全球,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这一转型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的全面变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a…...
为什么ASCII的A是65[特殊字符]
为什么ASCII的A是65 1. ASCII是怎么来的 ASCII是1960年代美国标准协会制定的,目的是统一计算机字符编码。它们要在**7个比特位(0-127)**里,塞下所有英文字符,数字,标点和控制符。 2. 为什么A是65&#x…...
Python正则表达式实战技巧:如何高效处理文本匹配?
当你需要在Python中处理文本数据时,正则表达式绝对是你的瑞士军刀。无论是数据清洗、日志分析还是表单验证,掌握正则表达式都能让你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Python中re模块的那些实用技巧和常见陷阱。 为什么正则表达式如此重要? 想象一…...
驱动学习专栏--写在前面
此专栏基于正点原子的文档【正点原子】I.MX6U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指南V1.81 开发板为luckfox的rv1106开发板,之前参加过一个CM1相机的开源项目,与其吃灰不如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来发挥余热 所以文档中的一些东西需要对应的在rv1106平台上做修改ÿ…...
Java中的Map vs Python字典:核心对比与使用指南
一、核心概念 1. 基本定义 Python字典(dict) :动态类型键值对集合,语法简洁,支持快速查找。Java Map:接口,常用实现类如 HashMap、LinkedHashMap,需声明键值类型(泛型&…...
从零搭建微服务项目Pro(第0章——微服务项目脚手架搭建)
前言: 在本专栏Base第0章曾介绍一种入门级的微服务项目搭建,尽管后续基于此框架上实现了Nacos、Eureka服务注册发现、配置管理、Feign调用、网关模块、OSS文件存储、JSR参数校验、LogBack日志配置,鉴权模块、定时任务模块等,但由于…...
RAG创建向量数据库:docsearch = FAISS.from_texts(documents, embeddings)
RAG创建向量数据库:docsearch = FAISS.from_texts(documents, embeddings) 代码解释 docsearch = FAISS.from_texts(documents, embeddings) 这行代码主要作用是基于给定的文本集合创建一个向量数据库(这里使用 FAISS 作为向量数据库工具 )。具体说明如下: FAISS :FAISS …...
适配python3.9的 SORT算法
简单地更改了 sort.py 函数的接口,核心思想、处理操作并不改变。 源代码链接:https://github.com/abewley/sort import os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glob import time import argparse from filterpy.kalman import KalmanFilter from scipy.optimiz…...
记录Docker部署CosyVoice V2.0
#记录工作 CosyVoice 是由 FunAudioLLM 团队开发的一个开源多语言大规模语音生成模型,提供了从推理、训练到部署的全栈解决方案。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FunAudioLLM/CosyVoice.git 该项目目前从v1.0版本迭代到v2.0版本,但是在Wind…...
源码编译 Galera、MySQL 5.7 Wsrep 和安装 MySQL 5.7 Galera集群
源码编译 Galera、MySQL 5.7 Wsrep 和安装 MySQL 5.7 Galera集群 说明1、源码编译 Galera1.1、安装依赖1.2、源码编译安装 openSSL1.2.1、下载源码1.2.2、编译安装 1.3、源码编译安装 Galera 31.3.1、下载源码1.3.2、注意1.3.3、编译安装 2、源码编译 MySQL-Wsrep2.1、安装依赖…...
【SLAM】ubuntu 18.04 下 OpenCV 3.2.0 的 opencv_example 运行闪退
本文首发于❄慕雪的寒舍 ubuntu 18.04 下 OpenCV 3.2.0 的 opencv_example 运行闪退问题探究。 1. 问题说明 在之前的ORB-SLAM3项目于ROS运行的博客中,提到过安装ROS时会自己安装一个OpenCV 3.2.0版本,所以最好不要安装其他版本的OpenCV,避…...
Linux网络编程——数据链路层详解,以太网、MAC地址、MTU、ARP、DNS、NAT、代理服务器......
目录 一、前言 二、以太网 二、以太网帧格式 三、 MAC地址 四、MTU 1、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分片 2、MTU对UDP协议的影响 3、MTU对TCP协议的影响 五、ARP协议 1、什么是ARP 2、ARP的作用 3、ARP协议的工作流程 4、ARP缓存表 5、ARP请求报文 6、中间人 六、DNS&…...
Android7 Input(四)InputReader
概述 本文主要描述了Android Input框架中的InputReader的功能,InputReader模块的功能,总结成一句话就是InputReader获取输入设备的事件并将事件进行加工处理,然后传递给QueuedInputListener,最终QueuedInputListener将事件传递给…...
游戏报错?MFC140.dll怎么安装才能解决问题?提供多种MFC140.dll丢失修复方案
MFC140.dll 是 Microsoft Visual C 2015 运行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软件和游戏依赖它才能正常运行。如果你的电脑提示 "MFC140.dll 丢失" 或 "MFC140.dll 未找到",说明系统缺少该文件,导致程序无法启动。本文将详细介绍 …...
寻找最大美丽数
# 输入:nums1 [4,2,1,5,3], nums2 [10,20,30,40,50], k 2 # 输出:[80,30,0,80,50] import random class Solution:def findMaxSum(self, nums1, nums2, k):hash_table []sum1 0data []print(**31,\n,\t数据)for key,values in enumerate(nums1):da…...
[Linux]进程地址空间
前言 我们在学习C语言期间,经常可以提及到这些区域,有一个问题:这里的地址空间是内存吗?答案是这里的地址空间并不是内存。这里的地址空间是进程地址空间,下面我们就讲解进程地址空间。 这段空间中自下而上ÿ…...
dfs和bfs算法
DFS(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 Search)和 BFS(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 Search)是图遍历或搜索算法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在探索图的节点时采用不同的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 深度优先…...
跨站请求是什么?
介绍 跨站请求(Cross-Site Request)通常是指浏览器在访问一个网站时,向另一个域名的网站发送请求的行为。这个概念在 Web 安全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涉及到“跨站请求伪造(CSRF)”和“跨域资源共享ÿ…...
【深度学习与大模型基础】第9章-条件概率以及条件概率的链式法则
简单理解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就是在已知某件事发生的情况下,另一件事发生的概率。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 P(A|B) 在B发生的前提下,A发生的概率。 计算机例子:垃圾邮件过滤 假设你写了一个程序来自动判断邮件是否是垃圾邮件…...
C++: 获取auto的实际类型
auto a "hello";auto* b "hello";auto& c "hello";上述 a, b, c 类型分别是什么? 在不使用 IDE 提供的 inlay hints 情况下, 可以编译期获取,然后运行时打印出来: 方法: 用 decltype(var)…...
谷歌开源代理开发工具包(Agent Development Kit,ADK):让多智能体应用的构建变得更简
每周跟踪AI热点新闻动向和震撼发展 想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吗?订阅我们的简报,深入解析最新的技术突破、实际应用案例和未来的趋势。与全球数同行一同,从行业内部的深度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受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成为AI领…...
揭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神秘面纱:开发者的视角
李升伟 编译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早已不再是空洞的流行语——它们正在彻底改变我们构建软件、做出决策以及与技术互动的方式。无论是自动化重复性任务,还是驱动自动驾驶汽车,AI/ML都是现代创新的核…...
35.Java线程池(线程池概述、线程池的架构、线程池的种类与创建、线程池的底层原理、线程池的工作流程、线程池的拒绝策略、自定义线程池)
一、线程池概述 1、线程池的优势 线程池是一种线程使用模式,线程过多会带来调度开销,进而影响缓存局部性和整体性能,而线程池维护着多个线程,等待着监督管理者分配可并发执行的任务,这避免了在处理短时间任务时创建与…...
【NumPy科学计算:高性能数组操作核心指南】
目录 前言:技术背景与价值当前技术痛点解决方案概述目标读者说明 一、技术原理剖析核心概念图解关键技术模块技术选型对比 二、实战演示环境配置要求核心代码实现运行结果验证 三、性能对比测试方法论量化数据对比结果分析 四、最佳实践推荐方案 ✅常见错误 ❌调试技…...
软考 系统架构设计师系列知识点之杂项集萃(50)
接前一篇文章:软考 系统架构设计师系列知识点之杂项集萃(49) 第78题 著作权中,()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A. 发表权 B. 发行权 C. 署名权 D. 展览权 正确答案:C。 所属知识点:旧版…...
实现定长的内存池
池化技术 所谓的池化技术,就是程序预先向系统申请过量的资源,然后自己管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个操作的价值就是,如果申请与释放资源的开销较大,提前申请资源并在使用后并不释放而是重复利用,能够提高程序…...
定制一款国密浏览器(7):铜锁和BoringSSL
上一章简单介绍了一下国密算法,本章开始进入实战,进行国密算法的移植。算法的移植以铜锁为蓝本,移植到 BoringSSL 中。 BoringSSL 也是由 OpenSSL fork 而来,那能否修改 Chromium 的源码,使用铜锁库呢?这种方式我也考虑并尝试过,最后发现两者的接口差别太大,Chromium …...
Docker 安装CRMEB陀螺匠教程
首先下载代码到服务器中,打开终端,并切换到项目源码根目录: 通过 Docker compose 启动项目 第一次启动时需要拉取和打包相关镜像,所需时长视网络情况而定,需耐心等待。 配置反向代理 参考 Nginx 配置 Nginx 反向代…...
Java中的static都能用来修饰什么?
在Java编程语言中,static关键字是非常重要的修饰符,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地方。可用来修饰变量、方法、代码块以及类。 1.静态变量 定义:静态变量属于类本身,而不是类的任何特定实例(new出来的对象)。 特点&a…...
词法分析器设计实验
掌握生成词法分析器的方法,加深对词法分析原理的理解。掌握设计、编制并调试词法分析程序的思想和方法。本实验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编译原理中词法分析原理等知识的综合。 【实验内容及要求】完善以下代码(红色标注处)并加上注释(蓝色标注处) int Getsym…...
matlab求和∑函数方程编程?
matlab求和∑函数方程编程? 一 题目:求下列函数方程式的和 二:代码如下: >> sum_result 0; % 初始化求和变量 for x 1:10 % 设…...
Vue3.5 企业级管理系统实战(十四):动态主题切换
动态主题切换是针对用户体验的常见的功能之一,我们可以自己实现如暗黑模式、明亮模式的切换,也可以利用 Element Plus 默认支持的强大动态主题方案实现。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后者通过 CSS 变量设置的方案。 1 组件准备 1.1 修改 Navbar 组件 在 src/layo…...
Python中for循环及其相关函数range(), zip(), enumerate()等
一、Python中的for循环及其相关函数 Python的for循环是算法竞赛中最常用的迭代工具之一,因其简洁和灵活性非常适合快速实现逻辑。以下详细讲解for循环及相关函数在竞赛中的使用场景。 1. for循环基本语法 Python的for循环用于遍历可迭代对象(如列表、…...
数据结构与算法——链表OJ题详解(2)
文章目录 一、前言二、OJ续享2.1相交链表2.2环形链表12.2环形链表2 三、总结 一、前言 哦了兄弟们,咱们上次在详解链表OJ题的时候,有一部分OJ题呢up并没有整理完,这一个星期呢,up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并且沉淀着,也是终于…...
免费送源码:Java+ssm+MySQL 基于PHP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毕业设计原创定制
摘 要 信息化社会内需要与之针对性的信息获取途径,但是途径的扩展基本上为人们所努力的方向,由于站在的角度存在偏差,人们经常能够获得不同类型信息,这也是技术最为难以攻克的课题。针对在线考试等问题,对如何通过计算…...
Android之JNI详解
Android之JNI详解 简介创建项目注册动态注册静态注册 关键词解读基础数据类型引用java对象JNI引用与释放cmake配置文件 简介 JNI(Java Native Interface) 是 Java 提供的一种编程框架,用于在 Java 应用程序中调用和与用其他编程语言…...
React Hooks: useRef,useCallback,useMemo用法详解
1. useRef(保存引用值) useRef 通常用于保存“不会参与 UI 渲染,但生命周期要长”的对象引用,比如获取 DOM、保存定时器 ID、WebSocket等。 新建useRef.js组件,写入代码: import React, { useRef, useSt…...
Java基础知识
概念 请介绍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Java中的变量分为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它们的区别如下: 成员变量: 1. 成员变量是在类的范围里定义的变量; 2. 成员变量有默认初始值; 3. 未被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也叫…...
体验智能体构建过程:从零开始构建Agent
1. 什么是智能体? 智能体(Agents)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来实现特定目标的自主实体。智能体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从简单的响应式智能体(对刺激直接做出反应)到更高级的智能体(能…...
如何从项目目标到成功标准:构建可量化、可落地的项目评估体系
引言 在项目管理领域,"项目成功"的定义往往比表面看起来更复杂。根据PMI的行业报告,67%的项目失败源于目标与成功标准的不匹配。当项目团队仅关注"按时交付"或"预算达标"时,常会忽视真正的价值创造。本文将通…...
大模型论文: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GPT3)
大模型论文: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GPT3) 文章地址:https://proceedings.neurips.cc/paper_files/paper/2020/file/1457c0d6bfcb4967418bfb8ac142f64a-Paper.pdf 一、摘要 我们证明了,扩大语言模型的规模在任务无关的 few…...
驱动学习专栏--字符设备驱动篇--1_chrdevbase
字符设备驱动简介 字符设备是 Linux 驱动中最基本的一类设备驱动,字符设备就是一个一个字节,按照字节 流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读写数据是分先后顺序的。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点灯、按键、 IIC 、 SPI , LCD 等等都是字符设备&…...
muduo库源码分析: TcpConnection
一. 主要成员: socket_:用于保存已连接套接字文件描述符。channel_:封装了上面的socket_及其各类事件的处理函数(读、写、错误、关闭等事件处理函数)。这个Channel中保存的各类事件的处理函数是在TcpConnection对象构造函数中注册…...
【SLAM】ubuntu 18.04 编译安装 OpenCV 3.2.0 时出现哈希错误
本文首发于❄慕雪的寒舍 1. 前言 1.1. 问题说明 在amd64的ubuntu 18.04 desktop上编译安装 OpenCV 3.2.0 的时候,我遇到了cmake构建错误。错误的核心报错如下 for file: [/home/king/slam/pkg/opencv-3.2.0/3rdparty/ippicv/downloads/linux-808b791a6eac9ed78d32…...
挂马漏洞 asp连接冰蝎webshell (附webshell源码 仅限学习研究)
目录 ASP WebShell代码 代码说明: 部署步骤: 使用冰蝎客户端连接: 注意事项: ASP WebShell代码 <% 冰蝎连接密码(需与冰蝎客户端配置一致) Dim key key "mysecretkey123" 自定义密码…...
Grafana将弃用AngularJS-我们该如何迁移
AngularJS 弃用时间线 AngularJS 支持已在 Grafana 9 中正式弃用。在 2024 年 5 月发布的 Grafana 11 中,所有 Grafana Cloud 和自托管安装默认关闭该功能。到 Grafana 12 版本时,将完全移除对 AngularJS 的支持,包括配置参数开关 angular_s…...
基于单片机的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 本课题为基于单片机的病房呼叫系统设计,在此将整个系统架构设计如图2.1所示,在此采用八个按键模拟8个不同的病房号,再通过8个LED指示灯对病房号的状态进行指示,当用户按键按键时,相应的LED灯会点亮…...
简述一下Unity的UnityWebRequest
UnityWebRequest是Unity引擎中用于处理网络请求的强大工具,尤其适用于与Web服务器进行交互,比如获取数据、上传文件或下载资源等。相较于旧版的WWW类,UnityWebRequest提供了更灵活、更高效的API,支持多种HTTP方法,并能…...
文件操作和IO - 2
目录 Java 中操作文件 File 概述 属性 构造方法 方法 getParent getName getPath getAbsolutePath getCanonicalPath exists isFile isDirectory createNewFile delete deleteOnExit list listFiles mkdir mkdirs 完! Java 中操作文件 Java 对于文件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