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产 PLM 技术的持续突破,本土厂商在功能适配性、行业针对性和服务响应速度上的优势愈发凸显,为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制造企业提供了更贴合需求的解决方案。本文将聚焦 2025 年国产 PLM 系统主流厂商,全面解析厂商特色与系统核心功能模块,为企业选型提供参考。
一、2025 年国产 PLM 系统主流厂商矩阵
1、璞华易研 PLM:流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 “定制化专家”
在国产 PLM 厂商中,璞华易研 PLM 凭借对流程行业(化工材料、食品饮料、日化美妆、生物医药等)的深度洞察,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军者。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行业特性 + AI 技术” 的深度融合 ,打破了传统 PLM 多聚焦离散制造、对流程行业适配不足的局限,为流程型企业研发全流程提供数字化支撑。
从核心功能来看,璞华易研 PLM 围绕流程行业 “配方驱动生产、实验决定成果” 的核心特点,构建了四大差异化模块:
(1)智能配方管理:针对流程行业配方复杂、物料比例敏感的特点,采用 “结构化层级搭建 + 多维度视图展示” 模式。例如,化工企业研发人员可通过系统搭建包含主原料、助剂、添加剂的多层级配方结构,支持按 “研发视图”“生产视图”“成本视图” 灵活切换 —— 研发视图重点展示物料反应原理,生产视图突出投料顺序与比例,成本视图自动关联物料价格。同时,系统支持配方版本追溯与差异对比,当原材料成分调整时,可一键生成新版本配方,并自动标注与历史版本的物料增减、比例变化,避免研发数据混乱。
(2)柔性工艺管理:考虑到流程行业多批次、多规格的生产需求,模块支持 “自定义模板 + 批量生成” 功能。以食品饮料企业为例,可基于产品类别(如碳酸饮料、果汁、乳制品)创建工艺模板,包含原料预处理、混合搅拌、杀菌灌装、质量检测等标准工序;当推出新品时,只需在模板基础上调整参数(如杀菌温度、搅拌时间),即可快速生成新的工艺文件,相比传统人工编写效率提升 60% 以上,且能确保工艺文件的标准化与数据化。
(3)全周期实验管理:整合 “项目计划 - 资源分配 - 数据记录 - 成果归档” 全流程,解决流程行业实验周期长、数据分散的痛点。在日化美妆企业新品研发中,研发团队可通过系统制定实验计划,明确每个实验阶段的任务(如配方稳定性测试、肤感测评)、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实验过程中,可实时上传实验数据(如 pH 值、粘度、留香时间),系统自动生成趋势图表,帮助研发人员快速判断实验效果;实验结束后,成果自动归档至知识库,为后续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据客户案例显示,该模块可使研发周期缩短 30%-40%。
(4)动态成本管理:针对流程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大、成本核算复杂的问题,模块实现 “实时计算 + 预测分析” 双功能。系统可自动抓取物料采购价格,根据配方中物料比例计算当前产品成本;同时,支持价格走势对比,通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 3-6 个月的物料价格变化,并模拟不同价格下的配方成本,帮助企业提前调整采购策略或优化配方。例如,某化工企业通过该模块发现某类助剂价格将上涨 15%,及时调整配方中该助剂的比例,最终将产品成本增幅控制在 5% 以内。
此外,璞华易研 PLM 还具备跨系统协同能力,可与 ERP、MES 系统无缝对接,实现 “研发配方 - 生产工艺 - 车间执行” 数据贯通。例如,研发部门确定的配方与工艺可自动同步至 MES 系统,指导车间生产;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质量数据也能反向反馈至 PLM,为后续研发优化提供依据,形成 “研发 - 生产” 闭环。
2、鼎捷数智 PLM:离散制造 “全链路协同” 解决方案提供商
鼎捷数智 PLM 以 “行业大模型 + 技术中台” 为核心,在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等离散制造领域表现突出。其基于自主研发的 “雅典娜” 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了 “研发 - 工艺 - 制造 - 服务” 全链路协同体系:
(1)BOM 智能管理:支持从设计 BOM 到制造 BOM、维修 BOM 的自动转换,针对汽车零部件企业多车型、多配置的特点,可快速生成不同车型的 BOM 结构,并自动关联零部件的供应商、库存信息,解决 BOM 版本混乱问题。
(2)工程变更管理:通过 AI 算法分析变更影响范围,当某一零部件设计变更时,系统可自动识别受影响的 BOM、工艺文件与生产订单,并推送至相关部门审批,变更响应时间缩短 50% 以上。
(3)标准化零件库:基于行业大模型,自动识别重复设计的零部件,生成标准化零件库,某机械装备企业应用后,零部件复用率提升 35%,设计效率提高 25%。
3、 用友 PLM Cloud:中小企业 “轻量化 + 云原生” 首选
用友 PLM Cloud 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需求,以 “云原生架构 + 低代码配置” 为特色,降低企业部署与使用门槛:
(1)轻量化部署:支持 SaaS 模式,企业无需搭建本地服务器,开通账号即可使用,初期投入成本降低 60%;同时,系统支持按需扩展功能模块,满足企业从 “基础研发管理” 到 “全流程协同” 的成长需求。
(2)财务 - 研发数据贯通:作为用友生态的核心优势,PLM Cloud 可与用友 ERP 系统无缝对接,研发阶段的 BOM 数据自动同步至财务模块,实现 “研发成本预核算 - 生产成本核算 - 财务报表生成” 一体化,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某电子元器件企业应用后,财务核算效率提升 40%。
(3)协同办公集成:与企业微信、钉钉等办公工具打通,研发任务、审批流程可直接推送至办公软件,方便员工实时接收与处理,提升协同效率。
4、华天软件 InforCenter PLM:“三维 CAD+PLM” 深度集成标杆
华天软件凭借在 CAD 领域的技术积累,打造了 “三维设计与 PLM 一体化” 解决方案,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占据优势:
(1)数字样机管理:支持将华天 CAD(SINOVATION)设计的 3D 模型直接导入 PLM 系统,构建 “数字样机”,工程师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装配模拟、干涉检测,提前发现装配错误,某汽车企业应用后,产品装配不良率下降 30%。
(2)工艺仿真分析:结合三维模型进行工艺路线规划与仿真,模拟零部件加工过程,优化切削参数、工装夹具设计,减少实际生产中的试切次数,某航空航天零部件企业应用后,生产周期缩短 25%。
(3)供应链协同:基于数字样机,可向供应商提供精准的零部件三维模型与技术要求,实现 “设计 - 采购” 数据协同,避免因图纸理解偏差导致的零部件报废,采购合格率提升 20%。
二、 2025 年国产 PLM 系统核心功能模块全景
无论是聚焦流程行业的璞华易研 PLM,还是服务离散制造的鼎捷数智、华天软件,国产 PLM 系统均围绕 “数据管理、流程协同、项目管控、智能决策” 四大核心维度构建功能体系,同时结合行业特性进行差异化优化:
1、 基础核心模块:筑牢研发数据管理根基
(1)数据管理模块:全周期数据 “统一存储 + 安全管控”
作为 PLM 系统的 “数据中枢”,该模块覆盖物料、BOM、文档三大核心数据:
物料管理:建立企业统一物料编码体系,对原材料、零部件、成品等进行分类管理,记录物料的规格、材质、供应商、库存等信息,支持模糊查询与精准检索,解决 “物料信息分散、编码不统一” 问题。
BOM 管理:支持多类型 BOM(设计 BOM、制造 BOM、维修 BOM)的创建与转换,记录 BOM 版本变更历史,可追溯每一次版本调整的原因、责任人与时间;同时,支持 BOM 结构可视化展示,方便直观了解产品组成。
文档管理:对研发过程中的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测试报告、专利文档等进行集中存储,实现版本控制与权限管理 —— 不同岗位人员可根据权限查看、编辑或审批文档,避免文档丢失、版本混乱或越权访问。例如,某机械企业通过该模块,文档检索时间从平均 30 分钟缩短至 5 分钟,文档丢失率降至 0。
(2)流程管理模块:研发流程 “标准化 + 自动化”
基于 BPMN 2.0 标准构建工作流引擎,实现研发流程的可视化建模与自动化流转:
(1)流程定制:企业可通过拖放式界面,自定义设计评审、工程变更、文档审批等流程,设置每个节点的责任人、审批规则与超时提醒,确保流程标准化。
(2)智能流转:支持 “条件分支” 与 “自动跳转”,例如,常规设计变更需经过部门经理、技术总监两级审批,而重大变更(涉及成本超 10 万元)则自动跳转至总经理审批,避免流程冗余或遗漏。
(3)流程监控:实时展示各流程的进度(如 “待审批”“审批中”“已完成”),管理人员可查看流程卡点原因,及时督促处理,某电子企业应用后,流程平均处理时间缩短 40%。
2、 进阶功能模块:提升研发协同与管控能力
(1)项目管理模块:研发项目 “全周期可视化管控”
针对研发项目 “周期长、任务多、资源杂” 的特点,该模块实现 “计划 - 执行 - 监控 - 复盘” 全流程管理:
项目计划:支持 WBS(工作分解结构)创建,将项目拆解为具体任务,明确每个任务的责任人、时间节点、交付物与依赖关系,可自动生成甘特图,直观展示项目进度。
资源管理:对研发团队、设备、物料等资源进行分配与监控,避免资源冲突或浪费。例如,某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该模块,合理安排实验室设备使用,设备利用率提升 25%。
进度监控:实时采集任务完成情况,当任务延迟时自动发出预警;同时,支持项目风险识别与跟踪,记录风险原因、影响程度与应对措施,降低项目失败概率。
报表分析:自动生成项目进度报表、成本报表、资源利用率报表等,为项目复盘与后续项目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2)协同管理模块:打破 “部门墙 + 地域墙”
支持企业内部跨部门(研发、生产、采购、销售)与外部(供应商、客户)的协同:
内部协同:研发部门可与生产部门共享工艺文件,提前了解生产可行性;与采购部门共享物料需求,确保原材料及时供应;与销售部门共享产品研发进度,帮助销售提前对接客户需求。
外部协同:支持向供应商开放权限,共享零部件技术要求与图纸,供应商可在线反馈生产可行性或报价;同时,可邀请客户参与产品评审,收集客户意见,某家电企业应用后,客户需求响应时间缩短 30%。
3、智能创新模块:AI 赋能研发 “提质 + 降本”
随着 AI 技术的融入,2025 年国产 PLM 系统新增 “智能决策” 模块,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生成式设计:基于 AI 模型,输入产品性能要求(如强度、重量、成本),系统可自动生成多种设计方案,并通过算法优化,筛选出最优方案。例如,某机械企业通过该功能,新产品设计时间缩短 50%,材料成本降低 15%。
预测性分析:整合研发数据、生产数据、市场数据,预测产品市场需求、研发风险或质量问题。例如,某食品企业通过分析历史研发数据与市场反馈,预测某类新品的市场接受度,提前调整研发方向,避免研发资源浪费。
知识图谱:构建企业研发知识库,自动关联相似研发项目、技术文档与专利信息,为研发人员提供灵感支持。某化工企业应用后,研发人员知识获取效率提升 40%,重复研发率降低 25%。
三、 2025 年国产 PLM 系统选型建议
企业在选择 PLM 系统时,需结合自身行业特性、企业规模与数字化目标,避免 “盲目跟风” 或 “功能堆砌”,重点关注以下三大维度:
1. 行业适配性:优先选择 “深耕自身领域” 的厂商
流程行业(化工、食品、日化)企业应重点考察厂商在配方管理、实验管理、成本动态核算方面的能力,如璞华易研 PLM;离散制造(机械、汽车、半导体)企业则需关注 BOM 转换、工程变更、三维 CAD 集成功能,如鼎捷数智、华天软件;中小企业可优先选择轻量化、云原生的解决方案,如用友 PLM Cloud,降低部署与运维成本。
2. 系统扩展性:预留 “数字化成长空间”
选择支持低代码配置、模块化扩展的系统,确保随着企业发展,可灵活新增功能模块(如智能决策、供应链协同)或对接其他系统(如 ERP、MES、CRM),避免因系统功能局限导致 “二次替换”。
3. 服务能力:重视 “全周期服务保障”
PLM 系统实施周期长、涉及部门多,厂商的服务能力至关重要。应考察厂商是否具备行业经验丰富的实施团队、及时的技术支持(如 7×24 小时响应)与完善的培训体系,确保系统顺利上线与员工熟练使用。
2025 年,国产 PLM 系统已从 “功能追赶” 迈向 “特色引领”,以璞华易研 PLM 为代表的厂商,通过深耕细分行业、融合 AI 技术,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更贴合需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PLM 系统将不再仅是 “研发数据管理工具”,更将成为企业实现 “研发创新 - 生产高效 - 市场领先” 的核心引擎。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选择适配的 PLM 系统,以数字化之力驱动产品创新与业务增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来源:转载自「PLM选型参谋」,转载已获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