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谛杂谈
文章目录
- 自我的哲学奠基
- 自我存在的真实性
- 身体与思想的决定关系
- 自由意志
- 自我的当代解构
- 三观的意义系统构建
- 世界观:认知世界的根基
- 人生观:生命意义的探索
- 价值观:行为选择的准则
- 三观构建的终极目标
- 价值的哲学解构
- 价值的本体论
- 价值客观性的形而上辩护
- 价值主观性的激进解构
- 第三条道路
- 价值论发展历程
- 目的论价值体系
- 启蒙理性价值论
-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 价值虚无主义
- 现代价值冲突
- 幸福:价值坐标系中的终极追寻
- 西方哲学
- 东方智慧
- 现代幸福悖论
- 更多观点
- 人生意义的哲学基础和多元文化
- 哲学基础
- 多元文化
- 共同的意义母题
- 辩证思维意义新解
- 现代性困境
- 工具理性淹没价值理性
- 韦伯的 “官僚制铁笼”
- 价值的量化
- 价值虚无主义对意义的消解
- “上帝已死” 后的意义真空
- 相对主义使意义判断无效化
- 技术异化将人沦为 “技术手段”
- 存在论危机
- 算法霸权
- 存在认同的碎片化
- 鲍曼的 “液态现代性”
- 原子化社会
- 人类中心主义的失效
- 意义的 “去人类中心化”
- 实践路径
- 矛盾分析法的当代应用
- 三观优先级动态调整系统
- 叙事疗法
- 正念练习
- 服务他人
- 没有答案的答案
自我的哲学奠基
自我存在的真实性
-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 笛卡尔认为“我思”是存在的唯一确证。
- 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确立 “我思” 作为不可动摇的哲学起点,将 “自我” 定义为能思维的独立实体(res cogitans),与广延的物质实体(res extensa)形成二元对立。
- 然而,现代神经科学通过利贝特实验揭示:大脑运动皮层在意识决策前300毫秒已启动动作电位,暗示"自我"可能是神经活动的后验解释。
- 更激进的消除主义者(如帕特里夏・丘奇兰德)主张,“自我” 不过是神经元网络的复杂涌现现象,如同软件是硬件的功能呈现,不存在独立于大脑的精神实体。
- 这种发现动摇了笛卡尔二元论的根基,自我的真实性不再依托于形而上的精神本体。
-
佛教“无我”与道家“齐物论”
- 佛教认为“自我”是五蕴:色(物质身体)、受(情感体验)、想(认知思维)、行(意志活动)、识(意识功能)的聚合体,本质上是无常、无自性的因缘和合(具有虚幻性)。禅修实践中"不思善不思恶"的寂静观察者才是本真存在。
- 道家《齐物论》则以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消解主客二分,认为 “自我” 与世界的界限是语言和认知的建构。庄子 “庄周梦蝶” 的寓言进一步隐喻:真实与虚幻的区隔源于心智的固化执着。
- 这两种东方智慧共同指向:所谓“真实自我”不过是认知建构的产物。
-
海德格尔的“本真性”与“沉沦”
-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Dasein,即人的存在)有两种存在状态:
- 本真状态(Eigentlichkeit):个体直面 “向死而生” 的生存论结构,意识到死亡作为 “最本己的可能性” 不可替代、不可逃避,从而摆脱 “常人”(das Man)的平均化生存 —— 不再依赖社会标准(如 “应该成功”“应该结婚”)定义自我,而是通过 “筹划”(Entwurf)独特的生存方式(如选择成为诗人、科学家),在时间性(过去 - 现在 - 未来的绽出)中让存在 “如其所是” 地显现。
- 非本真状态(沉沦,Verfallen):个体沉溺于 “闲言”(日常八卦)、“好奇”(无目的的信息消费)、“两可”(随大流的价值判断),将自我交付给 “常人” 的支配,如社交媒体中为获得点赞而模仿流行审美,本质上是对本真性的逃避。
- “向死而生”的生存论意义:死亡不是终点,而是生命意义的催化剂。海德格尔认为,唯有接纳死亡的有限性,个体才能挣脱 “可能性的无限拖延”,在具体行动中赋予存在以重量(迫切&专注)。
- 共在(Mitsein)的辩证性:自我不是孤立的主体,而是 “在世界中与他者共在”。本真性并不意味着离群索居,而是在与他者的 “本真交往”(既承认他者的独特性,又不将其工具化) 中保持独立性。这种观点修正了萨特 “他者即地狱” 的极端个体主义,强调自我的实现需要通过与他者的 “共在筹划”(如共同追求社会正义)来完成。
-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Dasein,即人的存在)有两种存在状态:
-
拉康的“真实界-想象界-象征界”理论
- 拉康将自我划分为三个维度:
- 真实界(Real):先于语言的原初混沌,是欲望的终极根源(如婴儿未分化的快感体验),永远无法被符号系统完整捕获,只能以创伤、梦境的形式偶然显现。
- 想象界(Imaginary):通过 “镜像阶段”(6-18 个月)形成的自恋式认同 —— 婴儿在镜像中误认统一的身体形象为 “自我”,这种误认成为后续所有认同(如性别、社会角色)的原型。社交媒体时代的 “虚拟人格” 正是想象界的极端化:虚拟人格具象化为"人设表演"(虚假的自我认同),80%用户存在虚拟形象与真实自我的割裂。
- 象征界(Symbolic):由语言、法律、文化规范构成的符号秩序,个体通过 “他者”(如父母、社会)的认可获得身份(如 “儿子”“公民”)。
- 三者的动态缝合形成 “自我” 的表象:想象界提供统一的幻觉,象征界赋予社会坐标,真实界则作为不可化约的剩余物不断撕裂这种统一性。
- 这一理论呼应尼采 “上帝已死” 的现代性诊断:当宗教、哲学不再提供完整的意义框架,自我成为欲望与符号的战场,永远处于 “未完成” 的分裂状态。
- 拉康将自我划分为三个维度:
-
量子物理的观察者效应:意识参与现实建构
- 量子力学中的双缝实验表明,光子在被观测时呈现粒子性,未被观测时呈现波动性,观测行为本身改变了物理现象的表现形式。这一实验结果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 “客观实在论”,暗示意识并非被动反映现实,而是参与了现实的构建 —— 即 “观测行为创造了被观测的现象”。
身体与思想的决定关系
-
身心二元论的困境与突破
- 笛卡尔将身体视为物质实体,心灵为非物质实体,二者通过松果腺互动。
- 但现代科学证明:大脑神经元活动与意识体验具有高度相关性,心灵不过是大脑功能的副产品。
- 裂脑实验(切断胼胝体的患者)中,左右脑会因信息隔离产生矛盾行为(如左手拒绝右手选择的物品),证明意识是大脑各模块协同运作的产物。
- 更根本的挑战来自 “意识难问题”(查尔莫斯):即使完全解析大脑的神经活动,仍无法解释 “为何主观体验存在”。
-
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与反向作用
- 马克思主义的 “物质决定论” 强调:“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由物质生产方式塑造(如资本主义催生消费主义价值观)。
- 恩格斯补充:“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条件起作用”,但这种作用是第二性的。
- 恩格斯补充的 “反作用” 原理,在现代神经科学中获得微观证据:环境刺激(如教育、创伤)会改变大脑神经元连接(神经可塑性),例如伦敦出租车司机的海马体因记忆复杂路线而体积增大。
- 这种 “双向决定” 打破了机械唯物论的单向度视角 —— 身体(包括大脑)既是物质条件的产物,又通过行为反作用于物质世界,形成动态的因果循环。
-
现象学的“具身认知”转向
-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 “上手状态”(Zuhandenheit):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始于身体与工具的熟练互动(如锤子的 “有用性” 先于对其物理属性的观察),思想本质上是具身的筹划。
- 梅洛 - 庞蒂进一步提出 “身体图示”(Leibschema):身体不是被观察的客体(Körper),而是主动感知的主体(Leib),例如盲人通过手杖的触觉反馈 “感知” 空间,证明身体的边界随实践拓展。
- 这种转向颠覆了 “心灵指挥身体” 的隐喻,揭示认知是身体与环境的 “耦合系统”。
自由意志
-
决定论的多重证据
- 生物学层面:双胞胎研究显示,人格特质(如外向性、神经质)的遗传度约 40%-60%,分子遗传学发现 OXTR 基因变异与共情能力相关;表观遗传学更揭示,环境压力(如童年贫困)会通过 DNA 甲基化改写基因表达,证明 “先天 - 后天” 是动态互动的连续体。
- 社会学层面:布尔迪厄的 “惯习”(habitus)理论指出,个体的偏好、选择受早期社会化的深层塑造,如工人阶级子女更倾向选择实用型职业,中产阶级子女则追求创造性职业,这种 “无需思考的选择” 本质上是社会结构的内化。
- 神经科学层面:利贝特实验的升级版(如 2013 年海恩斯的 fMRI 研究)显示,大脑活动可提前 7 秒预测简单决策(如按左或右键),尽管复杂决策仍具不可预测性,但已足够动摇 “自由意志作为独立起因” 的传统信念。
-
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论
- 萨特 “存在先于本质” 的核心是:人之初是 “无本质的可能性”,通过每个选择(如成为画家而非医生)为自身立法,创造独特的本质。这种自由并非放任,而是伴随 “绝对责任”—— 个体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以 “环境所迫”“基因决定” 推脱,因为 “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 尼采的 “超人哲学” 更进一步,主张通过 “重估一切价值” 打破道德枷锁,如骆驼(承受传统)→狮子(破坏旧价值)→婴儿(创造新价值)的蜕变,强调自由是主动创造意义的权力,而非消极的 “免于束缚”,强调通过自我超越打破宿命。
-
自由意志主义的政治哲学维度
- 自由意志主义(如诺齐克、罗斯巴德)强调 “消极自由”:个体拥有对自身和财产的绝对权利,政府的职能仅限于保护这些权利,反对任何形式的强制(如税收再分配)。
- 这种观点的前提是预设 “原子化个体” 的独立性,与存在主义的 “积极自由” 形成张力 —— 后者认为自由的实现依赖社会条件(如教育、医疗),且真正的自我实现需要通过与他者的共在(如参与公共事务)来完成。
-
东方哲学的超越路径
- 禅宗 “明心见性” 的修行指向对 “自由 - 决定” 二元对立的超越:执着于 “我拥有自由意志” 或 “一切皆被决定”,皆是 “法执” 的表现。
- 《坛经》“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揭示:当放下对 “自我抉择” 的执念,觉知到万法缘起的空性,便可在 “无所住而生其心” 中体验真正的自在 —— 不是选择的自由,而是超越选择得失的心灵自由。
- 庄子 “逍遥游” 的 “无待” 境界更具哲学诗意:大鹏翱翔需借风力,列子御风需待时节,唯有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的至人,超越对 “条件” 的依赖(有待),在精神层面抵达绝对自由。
- 庄子“无待”境界这种自由不是对抗因果,而是与宇宙自然节律的合一,如同流水顺应地势而奔腾,看似被决定,实则是对必然性的艺术性接纳。
自我的当代解构
- 叙事自我:保罗・里科尔提出,自我是通过 “叙事认同”(narrative identity)形成的动态意义系统。个体通过将碎片化经历编织为连贯的人生故事,赋予存在以意义脉络。这种叙事允许矛盾与修订(如中年对青年价值观的反思),承认自我的流动性而非固定性。
- 分布式自我:
- 安迪・克拉克与大卫・查尔默斯提出,当外部工具(如笔记本、智能手机)以可靠方式参与认知过程(如存储信息、辅助计算),它们就成为 “心灵的延伸”。 由此,“自我” 的边界从颅骨扩展至 “身体 - 技术 - 环境” 的动态系统,传统 “内在心灵 vs 外在世界” 的二分法失效。
- 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的 “技术义肢” 理论进一步指出,人类通过技术延伸认知,同时技术也在塑造人类的认知方式。
- 伦理化自我:列维纳斯提出,自我的本质不是独立的认知主体,而是在面对 “他者面容”(the face of the Other)时产生的道德责任。自我的存在意义始于对他者的 “无条件责任”。
- 具身化自我:
- 梅洛 - 庞蒂提出的“具身认知”,大脑并非独立的信息处理器,而是与身体、环境协同的动态系统。
- 虚拟现实中的身体替换会改变个体认知,揭示大脑的 “身体图式” 具有可塑性,自我的边界随身体经验不断调整。
- 社会建构论自我:
- 福柯揭示,自我是社会权力与话语构建的产物:中世纪通过 “忏悔” 技术塑造宗教自我,现代通过 “心理测评”“绩效评估” 建构理性化自我,个体在接受这些 “自我技术” 时,误以为是自主选择,实则是社会规训的内化。
- 戈夫曼的 “拟剧理论” 将社会视为舞台,自我是个体在不同场景(前台 / 后台)表演的角色集合 —— 如教师在课堂上的 “权威自我” 与家庭中的 “温情自我”,并无统一的本质,而是适应社会脚本的策略性呈现。
- 其他:
- 米德的“主我-客我”:自我由“主我”(自发性)与“客我”(社会期待)构成。
- 库利的“镜中我”:自我通过他人反馈构建,体现自我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三观的意义系统构建
世界观:认知世界的根基
- 定义与核心:世界观是对宇宙、社会和人类本质的根本看法,是其他观念的起点。
- 传统世界观:从封闭秩序到神圣目的,比如:古希腊的 “宇宙和谐论”、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神创论与救赎史、东方 “天人合一” 的有机宇宙观。
- 现代世界观:祛魅与重构,比如:哥白尼 - 牛顿范式:机械论宇宙、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确定性的崩塌、生态学与宇宙主义:瓦解“人类中心主义”。
- 达到科学性与哲学性的统一: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
人生观:生命意义的探索
- 定义与核心:人生观是对生命目的、价值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在个体生命中的具体化。
- 传统人生观:
- 目的论观点,比如:儒家 “修齐治平” 的等差实践、基督教 “救赎预定论” 与清教伦理、功利主义的世俗幸福观。
- 存在论观点,比如:存在主义的 “自我立法”、加缪的 “荒谬反抗”、东方 “自然主义” 人生观。
- 现代人生观:多元共存,比如:消费主义人生观、极简主义与存在回归。
价值观:行为选择的准则
- 定义与核心:价值观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价标准,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
- 传统价值观:
- 元伦理基础:善的追问与价值锚点,比如:义务论:规则即价值本身、功利论:结果决定价值、德性伦理:成为怎样的人。
- 西方价值观的核心维度:自由、平等、理性。
- 东方价值观的核心维度:仁(儒家)、无为(道家)、慈悲(佛教)。
- 现代价值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张力。
三观构建的终极目标
-
个体生命的完整性:通过世界观理解世界的规律,通过人生观赋予生命意义,通过价值观指导行动,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完整人格。
-
社会发展的和谐性:三观的共识性(如“诚信”“公平”)促进社会信任与合作,而三观的多样性(如“自由”与“平等”的张力)推动社会创新与进步。
价值的哲学解构
价值的本体论
价值客观性的形而上辩护
- 柏拉图的 “善的理念”:价值的终极原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 “善的理念”(Idea of the Good),作为超越经验世界的终极实在:具体的善(如正义行为、勇敢品质)是对善之理念的分有,就像月亮反射太阳的光辉。这是一种客观主义价值论,认为价值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具有客观性。
- 摩尔的 “自然主义谬误”:善的不可定义性。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中指出,将 “善” 等同于自然属性(如 “快乐”“生存”)是逻辑谬误,因为 “善” 是简单、不可分析的非自然属性,具有不可还原的独立性,类似于颜色 “黄色” 无法用其他概念定义。
- 儒家 “义理之性”:价值的宇宙论根源。孟子 “性善论” 将道德价值根植于宇宙的 “生生之德”:人性中的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是 “天之所与我者”,如同草木向阳生长,道德实践是对天道的顺应。这种 “天人合德” 的客观主义,使 “仁义礼智” 成为具有宇宙论意义的价值准则,而非人类的主观约定。
价值主观性的激进解构
- 情感主义:价值即情绪表达。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提出,道德判断本质是情感宣泄 —— 说 “杀人是错的” 等同于 “杀人!呸!”,不陈述事实而表达态度。这种观点瓦解了价值的客观性:道德分歧不是对事实的认知差异,而是情感偏好的冲突,如同有人喜欢咖啡有人喜欢茶,没有对错之分。
- 尼采的 “视角主义”:价值是权力意志的产物。尼采颠覆柏拉图主义,认为 “善与恶” 是特定群体的权力表达:贵族道德中的 “善” 是 “勇敢、强大”,奴隶道德中的 “善” 是 “谦卑、顺从”,二者无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生命意志的外显。他宣告 “上帝已死”,实质是终结了基督教的客观价值体系,开启 “重估一切价值” 的时代 —— 价值不再由超验权威制定,而由生命力旺盛的个体 / 群体创造。
- 存在主义的价值观:选择即价值赋予。萨特主张 “存在先于本质”,价值是个体自由选择的产物:当一个人选择投身环保事业,不是因为 “环保客观上是善的”,而是通过选择赋予环保以价值。这种观点将价值彻底主观化:没有预设的价值坐标系,个体如同在空白画布上作画,每笔色彩都是对 “何为值得” 的独特定义。
第三条道路
- 哈贝马斯的 “交往理性”:价值既非客观实在,也非主观任意,而是通过主体间的真诚对话达成的共识,即:“交往共同体的合理同意”。例如,“反对种族歧视” 的价值,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平等对话中发现:歧视违背人类共同的尊严诉求。
价值论发展历程
目的论价值体系
- 古希腊德性论:价值即卓越(Arete)。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的价值在于实现其本质功能 —— 刀的价值是锋利,眼睛的价值是视力,人的价值是 “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这种目的论将价值与 “善好生活”(Eudaimonia)绑定,强调通过培养勇敢、智慧、正义等德性,实现人性的完整绽放,类似于中国儒家 “成圣成贤” 的价值追求。
- 中世纪神谕论:价值即荣耀上帝。奥古斯丁将人类价值纳入 “上帝之城” 的救赎计划:尘世生活的意义在于通过信仰与善行,最终回归天国与上帝同在。这种价值论的特点是 “他律性”—— 价值标准由神谕制定,个体的自主性让位于对神的顺从,如阿奎那用 “自然法” 论证 “爱上帝” 是最高价值。
- 儒家 “义利之辨”:价值在伦理关系中显化。孔子区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 “义”(合宜的伦理行为)作为最高价值,其实现场域是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孟子进一步提出 “舍生取义”,表明道德价值高于生命存在,这种 “关系性价值论” 使个体价值与社会共同体的和谐绑定,不同于西方的个体主义传统。
启蒙理性价值论
- 康德义务论:价值在理性自律中挺立。康德提出 “人是目的,而非手段”,道德价值的源泉是理性的自我立法 —— 当行为准则能成为普遍法则(如 “不说谎”),该行为即具道德价值。这种 “自律性价值论” 将人从神权与自然本能中解放,赋予个体作为 “理性存在者” 的尊严,如同为道德大厦奠定 “理性” 的基石。
- 边沁功利主义:价值即最大幸福。边沁用 “功利原则” 量化价值:“善” 是增加快乐、减少痛苦的行为,“恶” 则相反。这种经验主义价值论将神圣价值世俗化,为现代政策制定(如福利制度)提供工具,但也因 “将人视为快乐计算器” 遭诟病 —— 密尔试图修正,提出“区分高级快乐与低级快乐”(精神快乐优于肉体快乐)。
- 道家 “自然无为”:价值在破除执念中显现。老子 “大道废,有仁义” 颠覆儒家的伦理价值,认为当自然之道被破坏,才需要用 “仁义” 修补。真正的价值是 “顺应自然”,如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柔弱胜刚强。这种反目的论的价值论,反对人为设定的善恶标准,主张在 “不执着” 中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与庄子 “至人无己” 的逍遥境界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 主客体、主客观的统一: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哲学》)。客体的属性(如水的解渴功能)通过社会实践被转化为价值,而主体的需要(如生存、发展)则赋予价值以社会历史性。
- 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体现的。一方面,个人通过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就是个人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社会也会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
价值虚无主义
- 韦伯的 “世界祛魅”:当宗教、形而上学不再提供统一的价值框架,现代人陷入 “多神论” 困境 —— 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成为互不统属的价值领域,没有更高的 “善” 能整合它们。尼采的 “末人” 预言正在应验:失去价值坐标的现代人,如同 “没有目标而绕圈奔跑的猎犬”,在消费主义、娱乐至死中麻醉意义焦虑。
现代价值冲突
- 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的拉锯战:
- 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发现,不同文化对 “善” 的定义天差地别,由此推论 “价值是文化习俗的产物”。这种观点在多元社会中具有包容性,但也导致道德辩护的困境。
- 罗尔斯 “正义论” 试图通过 “无知之幕” 构建普遍价值:当人们不知自己的社会地位、天赋能力时,都会同意 “平等自由”“差别原则”(利于最不利者)作为正义原则。这种 “程序普遍主义” 避开了实质价值的争议,为现代社会提供最低限度的价值共识,类似于 “消极自由” 的伦理化表达。
- 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吞噬:资本主义社会中,“效率”“利润” 等工具理性成为最高价值,而 “为何生产”“如何生活” 等价值理性被边缘化。
- 消费主义对价值的符号异化:波德里亚揭示,消费社会中价值被异化为符号价值,这种价值空心化的后果是人们明知消费无法带来真正满足,却仍沉迷于符号游戏,如同吸食精神鸦片。如:奢侈品的价值不在于使用功能,而在于 “彰显身份” 的符号意义。
幸福:价值坐标系中的终极追寻
西方哲学
- 快乐主义(Hedonism):伊壁鸠鲁主张 “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即幸福,边沁将其量化为 “快乐减去痛苦” 的净收益,现代神经科学则发现多巴胺分泌与即时快感的关联。但这种幸福观因忽视 “快乐成瘾”(如暴饮暴食、沉迷游戏)的破坏性,被密尔修正为 “区分高级快乐”(如知识追求、艺术创造)。
- 德性论(Eudaimonia):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 “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类似于儒家 “孔颜乐处”—— 孔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的乐道,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 的不改其乐,皆指向通过道德实践与精神修养达成的内在充实,而非外在物质满足。
- 斯多葛主义 “内在平静”:提出幸福源于对命运的接受与理性的自控。塞涅卡主张“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命运那里借来的”,通过消极想象(如设想失去财富或健康)培养对当下的珍惜,从而摆脱焦虑与执念。
- 存在主义幸福: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描绘了推石上山的永恒苦役,象征人类在无意义宇宙中的生存处境。但他拒绝消极绝望,提出幸福存在于持续反抗荒谬的过程中(荒谬指面对 “宇宙无意义” 与 “人类寻求意义” 的永恒矛盾)。这种超越性的幸福在当代展现为 “意义疗法”:当我们超越个人得失,将生命与更大的存在(如家庭、事业、人类共同体)关联,痛苦便转化为意义的孵化器。
东方智慧
- 儒家 “乐感文化”:幸福源于人伦和谐与道德完成,《礼记》“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强调通过 “礼” 规范行为,通过 “乐” 调和心性,最终实现 “人与天地参” 的宇宙级幸福。
- 道家 “逍遥之乐”:庄子 “与造物者游” 的幸福,是超越功利计较的精神自由 —— 列子御风而行 “犹有所待”,至人 “乘天地之正” 则无待于外,这种幸福在 “心斋坐忘” 的修养中显现,是对自然本性的回归。
- 佛教 “涅槃寂静”:幸福是断除贪嗔痴后的 “不苦不乐” 之境,不同于世俗快乐,而是通过观照 “诸法空相”,在 “烦恼即菩提” 的觉悟中,体验到超越二元对立的究极幸福。
现代幸福悖论
- 多巴胺经济:短视频、直播带货通过即时反馈刺激多巴胺分泌,创造 “碎片化快乐”,但正如 Sloterdijk 所言,这种 “人类的绿化”(将人驯化为追求即时满足的动物),导致 “幸福” 沦为可批量生产的商品,而非需要耐心培育的精神果实。
- 叔本华 “幸福即痛苦的暂时消除”:认为幸福的本质是对欲望满足的短暂愉悦,但这种满足会迅速转化为新的欲望,形成无尽的循环。这一观点揭示了现代社会“消费主义陷阱”的深层逻辑。
- 积极心理学的修正:塞利格曼提出 “PERMA 模型”(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强调幸福是多元要素的整合。其中意义感对长期幸福贡献度达37%,尤其凸显 “意义感” 的核心作用,说明深层幸福始终与 “超越自我” 的价值追求相关。
- 心流(Flow)的认知革命:契克森米哈赖发现,当挑战与能力匹配时,人进入“忘我”的心流状态,具有“无意识专注”特性。程序员编写代码时的全神贯注、艺术家创作时的时空消逝,均是心流的具象化。每周投入30分钟沉浸于心流状态能显著提升幸福感。
- 孤独时代的幸福困境:鲍曼 “液态现代性” 中,稳定的亲密关系、社群归属日益脆弱,“空巢青年”“数字孤独” 成为时代病症,印证了阿多诺的警示:“幸福的辩证法在于,它只有在与他者的共在中才能实现,却在原子化社会中不断坍缩。”
更多观点
- 幸福的本质:在有限性中绽放的可能性,是对存在可能性的极致实现。
- 在接纳有限性的同时,以自由意志编织属于自己的幸福图谱。
- 幸福不仅是主观感受,更是理性、德性与存在意义的统一。
- 幸福是情绪体验、认知评估与行为实践的动态平衡。
- 海德格尔 “向死存在” 为幸福注入时间性维度:意识到生命有限,个体才会在 “当下” 的决断中赋予行动以幸福的密度。
- 幸福是“在存在中创造意义”的动态实践。
- 幸福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存在的绽放状态,就藏在全神贯注的生命体验中。
- 我们追求幸福,就是人性对美好事物的永恒向往,是价值在存在表面投下的璀璨光晕。
- 维特根斯坦说:“幸福的人必须使自己的生活适应于世界的本质。”
- 幸福不在他处,就在我们直面世界荒诞却依然选择热爱的勇气之中。
人生意义的哲学基础和多元文化
哲学基础
- 存在主义的自由创造论:存在主义彻底解构了预设意义(如目的论、神义论),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生如同空白画布,意义通过自由选择与行动绘制。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将荒诞反抗升华为意义源泉——即便面对永恒轮回的苦难,持续抗争的姿态本身就是意义。
- 虚无主义的破立辩证:尼采宣告“上帝已死”,否定传统价值体系,却通过“超人哲学”开启意义重建:当宗教与形而上学的意义框架崩塌,个体必须像 “重估一切价值” 的超人。主张通过“权力意志”打破传统道德束缚,创造属于个体的价值体系。他的“超人”概念强调不断超越自我。
- 实用主义的经验编织:詹姆斯提出“真理是权宜之计”,意义生成于实践效用。儒家“修身齐家”同样强调在伦理实践中建构意义,使个体价值与社会责任交织。
-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人通过实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多元文化
- 东方智慧:
- 儒家:在伦理网络中成就人生:《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奠定儒家 “刚健有为” 的意义观:人生意义始于 “修身”(完善道德人格),终于 “平天下”(实现社会和谐),本质是通过 “仁” 的实践(亲亲、仁民、爱物),达成 “天人合一” 的宇宙级意义。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的担当,王阳明 “知行合一” 的实践,皆体现儒家意义观的伦理化、社会化特质 —— 个体意义如水滴融入人类文明的长河。
- 道家:在自然无为中回归本真: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构人为意义的造作:人生的最高意义是 “顺应自然”,摒弃 “仁义礼智” 的后天规训,回归 “婴儿般的赤子之心”。庄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进一步升华:当超越功名、是非的束缚,在 “心斋坐忘” 中与道合一,如 “庖丁解牛” 般 “以无厚入有间”,存在本身即成为意义的显化,无需外求。
- 佛教:在缘起性空中超越意义执着:佛陀 “缘起法” 揭示人生意义的虚幻性:“诸法无我”,个体不过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因缘和合,执着于 “自我意义” 正是痛苦的根源。大乘佛教提出 “菩萨行” 超越小乘解脱:通过 “自利利他” 的慈悲实践(如六度波罗蜜),在度化众生中体证 “涅槃寂静”,使意义从 “个人解脱” 升维为 “众生共渡”,如《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空性觉悟中自然显发意义。
- 宗教信仰:
- 基督教:救赎与永生的意义闭环:“原罪 - 救赎 - 天国” 构成基督教意义的三位一体:人生而有罪,唯有通过信仰耶稣基督,在尘世践行 “爱人如己” 的诫命,方能获得救赎,进入永恒与上帝同在的天国。这种意义观的力量在于提供终极确定性 —— 即使历经苦难,仍相信 “一切都是上帝的计划”,如约伯在失去一切后仍顺服于神的旨意,意义在 “信望爱” 中得以保全。
- 伊斯兰教:两世吉庆的意义平衡:《古兰经》强调 “今世是后世的栽种场”,人生意义在于 “顺服真主”(伊斯兰意为 “顺从”):通过践行五功(念、礼、斋、课、朝),在今世建立公正、仁慈的社会,同时为后世的审判做好准备。这种 “两世并重” 的意义观避免了极端出世或入世,如圣训 “你们当在今世如客旅或旅行者”,提醒信徒既要积极建设现世,又不执着于短暂的物质存在。
- 印度教:业力轮回与梵我合一的意义螺旋:“业力(Karma)- 轮回(Samsara)- 解脱(Moksha)” 是印度教的意义公式:今生的行为(善业 / 恶业)决定来世的境遇,唯有通过修行(知识瑜伽、业瑜伽、奉爱瑜伽)觉悟 “梵我合一”(Atman 与 Brahman 的本质同一),才能跳出轮回,回归宇宙终极实在。这种意义观将人生视为无限轮回中的一次螺旋上升,个体在履行种姓义务(法,Dharma)中积累解脱的资粮。
共同的意义母题
- 超越性追求:无论上帝、道、梵、真主,皆指向对世俗有限性的超越,如帕斯卡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却能囊括宇宙”。
- 伦理责任:儒家 “仁者爱人”、佛教 “不杀生”、基督教 “爱人如己”,皆强调对他者的道德责任是意义的基石。
- 创造性实践:古希腊 “卓越”、儒家 “日新”、存在主义 “自我创造”,皆肯定人类通过行动赋予存在以意义的能力。
辩证思维意义新解
- 拒绝本质主义:承认意义的多元性(如有人在艺术中寻得意义,有人在科技中实现价值),避免 “唯一真理” 的专制。
- 拥抱关系性:如儒家 “天人合一” 与生态哲学的融合,认识到人类意义与自然、他者的共生性。
- 守护开放性:意义的追寻本身即是存在的本质,而非某个终极答案的获取。
- 更多:
- 人生意义的真谛正如敦煌壁画中的 “飞天”—— 在不同文明的天空中,以不同的姿态翱翔,却共同指向对超越性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执着。
- 在追问意义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通过实践、反思与融合,构建更具包容性与创造性的价值体系。
- 这种多元而统一的精神追求,让人类在面对存在的荒诞与虚无时,始终保有创造意义的勇气与能力。
现代性困境
工具理性淹没价值理性
韦伯的 “官僚制铁笼”
- 职场异化的极致:资本逻辑将人类异化为"人力资源",劳动价值被简化为绩效考核与工时压榨。如零工经济中,外卖骑手62%的收入用于支付平台抽成与车辆损耗,算法通过"微笑服务指数"量化情感劳动,人的主体性在数字泰勒制中逐渐消解。这种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吞噬,使工作丧失自我实现属性,沦为资本增值的齿轮。
- 心无力综合征蔓延:"空心病"患者具备完整社会功能却丧失情感体验。这是神经系统应对现实压力的防御机制——当压力突破阈值,情感麻木成为自我保护手段。
- 教育的目的论崩塌:大学从 “追求真理的象牙塔” 变为 “人力资本加工厂”。学生选择专业的首要标准是 “就业率” 而非 “内心热爱”,人文课程被压缩为 “学分选修课”,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的追问,在 GPA 竞争与实习简历的洪流中消散。
- 阶层流动神话的破灭:“努力就能成功"的叙事遭遇现实冲击,教育回报率降低导致青年陷入"目标通货膨胀”——既难以达成父辈的世俗成功标准,又无力建立新坐标系。
价值的量化
- 价值的量化:社交媒体用 “点赞数”“粉丝量” 量化自我价值,网红为流量精心设计 “人设”,如同鲍德里亚笔下的 “拟像”,真实自我在符号表演中迷失。
- 生命体验的标准化:成功学畅销书将人生意义简化为 “财务自由五步法”“年入百万公式”,将复杂的生命旅程压缩为 Excel 表格中的 KPI。这种思维渗透至亲密关系,婚恋交友软件用 “匹配度算法” 替代情感共鸣,婚姻被解构为 “资源整合项目”。
价值虚无主义对意义的消解
“上帝已死” 后的意义真空
- 神圣性的祛魅:科学理性瓦解传统宗教信仰,但实用主义导向使科学无法回答终极价值问题。当"过更舒适的生活"成为全球性诱惑,消费主义填补的价值真空反而加剧空虚感,印证弗兰克尔理论:生存斗争结束后,存在虚无必然浮现。
- 意识形态的祛魅:共产主义、自由主义等 “现代信仰” 曾提供意义框架,但 Z 世代对 “宏大叙事” 免疫。年轻人用 “躺平”“佛系” 消解 “奋斗意义”,本质是对 “成功 = 人生意义” 的主流叙事的叛逆。
- 意义供给系统的断层:教育体系侧重技能培训而非生命教育,导致"20岁前未思考过为何而活"的群体扩大。后现代解构思潮与传统价值体系碰撞,青年既否定旧意义框架,又困于"无根状态",如同漂浮在虚无海洋中的微粒。
- 消费主义的意义空转:购买奢侈品(如 LV 包)、打卡网红店、追求 “人设”(如 “精致穷”),本质是消费符号而非商品本身 —— 个体通过消费社会编码的 “成功 / 幸福” 符号,试图填补意义空洞,却陷入 “欲望满足 - 新欲望产生” 的无限循环。
相对主义使意义判断无效化
- “政治正确” 的异化:对多元文化的尊重演变为 “价值不可知论”,如面对某些传统中的性别歧视,相对主义者以 “文化尊重” 为由保持沉默,实质是对普遍人权的背叛。这种态度延伸至个人生活,表现为 “只要不违法,做什么都可以” 的道德冷漠。
- 真理标准的崩塌:后现代主义 “去中心化” 解构了客观真理,知识沦为权力的话语。人类失去了判断 “何为有意义的人生” 的共同尺度。
技术异化将人沦为 “技术手段”
存在论危机
- 自我的 “数据化”:智能手机成为 “外置大脑”,云端存储取代记忆,算法推荐塑造认知。神经科学家发现,长期依赖导航的人,大脑海马体的空间记忆区域萎缩 —— 我们正在将 “认识世界” 的能力外包给技术,逐渐失去对真实世界的具身感知。
- 关系的 “虚拟化”:微信红包取代登门拜访,视频通话替代面对面拥抱,“搭子文化” 盛行背后是深度联结的缺失。
算法霸权
- 认知窄化与意义单一化:用户被局限在 “符合预期” 的信息圈层,如支持环保的人只会看到环保议题,反对者只会看到反环保内容,公共讨论沦为 “聋人对话”。这种分裂延伸至人生选择,年轻人在算法编织的 “成功模板” 中内卷(如 “考公热”“留学潮”),却失去了探索个性化意义的勇气。
- 决策能力的退化:算法替用户做出选择(如 “猜你喜欢”“一键下单”),人类决策能力退化。当 AI 能生成论文、设计方案、甚至诗歌,“创造性” 不再是人类专属,存在的意义沦为 “技术洪流中的一串代码”。
- 技术加速主义的反噬:智能技术将人类活动切割为标准化动作,短视频的即时刺激摧毁深度思考能力,形成"精神多巴胺依赖症"。神经科学研究显示,持续刷短视频者前额叶皮质活动降低19%,延迟满足能力显著退化,传统意义建构方式(哲学沉思、艺术创作)逐渐失效。
存在认同的碎片化
鲍曼的 “液态现代性”
- 多重身份的撕裂:职场中的 “专业精英”、社交媒体的 “网红人设”、家庭中的 “孝顺子女”,不同身份间缺乏整合。
- 代际认同的断裂:Z 世代在虚拟世界的身份实验(如游戏角色、元宇宙分身),与传统 “身份本质主义” 冲突。父母眼中的 “不务正业”,在年轻人看来是 “身份流动性” 的解放,这种断裂加剧了意义感的缺失 —— 既无法认同父辈的 “稳定即意义”,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坐标。
原子化社会
- 关系生态的荒漠化:原子化社会摧毁人际信任,87%年轻人因"职场虚伪社交"产生倦怠。
- 亲密关系的异化:速食爱情(如 “盲盒恋爱”)取代深度联结,婚姻从 “终身承诺” 变为 “阶段性合作”。中国离婚率连续 15 年攀升(2023 年达 39.3%),背后是对 “永恒意义” 的集体怀疑 —— 既然一切都是流动的,何必执着于长久的意义?
- 社群纽带的崩解:城市化进程中,乡村 “熟人社会” 瓦解,城市社区沦为 “陌生人聚居区”,公寓邻居互不相识。韩国 “幽灵婴儿” 事件(未登记婴儿超 27 万)、中国 “空巢青年” 超 9000 万,皆是社群认同缺失的极端表现,印证了托克维尔的预言:“民主社会中的人终将陷入孤独的自我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的失效
意义的 “去人类中心化”
- “征服自然” 叙事破产:不同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征服自然” 叙事,当前的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塑料污染,揭示了人类作为 “自然主宰” 的荒诞性。
- 存在的 “宇宙论转向”:当哈勃望远镜揭示 10 万亿星系的图景,让 “人类中心主义” 难以为继,人类意识到自己是 “宇宙生命之流” 的偶然过客。
实践路径
矛盾分析法的当代应用
-
核心矛盾识别举例
- 职业发展 vs 家庭责任:运用资源分配矛盾分析法,建立“时间-精力分配象限”,通过量化权重(如职业发展占60%、家庭责任占40%)动态调整。例如,创业初期可接受70%职业投入,子女升学阶段调整至40%职业投入。
- 理想 vs 现实:引入“价值弹性系数”概念,将理想分解为可迭代的短期目标(如艺术理想→业余创作→作品参展),通过阶段性成果验证可行性。
-
矛盾转化策略举例
- 次要矛盾升级法:当健康危机突变为主要矛盾时,暂停职业晋升计划,优先建立运动与饮食管理系统。
- 矛盾共生模型:将“职业压力”与“成长动力”视为共生体,建立压力阈值预警系统(如心率变异率监测),在临界点前启动正念调节。
三观优先级动态调整系统
-
人生阶段适配模型
- 青年求索期(20-35岁):采用“三环理论”,聚焦热爱、擅长、社会需求重合区。
- 中年平衡期(36-50岁):构建“四维评估矩阵”(家庭健康度/职业成长性/精神满足感/财务安全值),每季度进行权重校准。
-
价值弹性系数(VEC)模型
- 理想解构四步法:
- 定义核心价值(如「艺术理想」拆解为「创作自由 + 审美表达 + 社会共鸣」)。
- 建立可量化子目标(如「年度创作 12 幅作品」「举办 1 次社区画展」)。
- 设定弹性阈值(如主目标达成60%即触发「理想校准会议」)。
- 动态调权机制(每季度根据现实反馈调整子目标权重,如「社会共鸣」从30%提升至40%)。
- 理想解构四步法:
-
动态平衡实践工具
- 量化目标管理系统:借鉴游戏系统,将人生分解为“主线任务”(5年规划)、“支线副本”(技能拓展)、“日常活动”(习惯养成),并使用传统SMART原则来确定具体目标。
- 反事实推演法:使用“末日情景模拟”,预设五年后最不愿成为的状态(如亚健康+职场停滞),逆向推导当前需建立的防护机制。
叙事疗法
- 问题外化技术:将“职业焦虑”命名为“黑豹”,记录其出现频次与触发场景。通过绘制“黑豹行动轨迹图”,发现其常在周一晨会前活跃,针对性设计“晨间能量启动仪式”(冥想+成功场景可视化)。
- 支线故事开发:挖掘“未被书写的胜利”:例如某会计师曾组织公益财务培训,将其重构为“知识传教士”身份,激活职业倦怠期的意义感。
- 跨时空对话: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信,描述当前困境并寻求智慧,通过未来视角消解当下焦虑。
正念练习
-
具身化正念训练
- 感官锚定法(适用于焦虑发作时):用“5-4-3-2-1”技术(观察5个物体/倾听4种声音/触摸3种材质/嗅闻2种气味/品尝1种味道),通过多感官介入打破反刍思维,重建当下觉知。
- 动态冥想:将日常动作(如敲击键盘)分解为触觉(键程反馈)、听觉(节奏声响)、视觉(屏幕变化)的觉知练习。
-
神经可塑性训练
- 感恩神经回路塑造:每日15分钟记录三件具体事件(同事协助完成报表/地铁有人让座/阳台植物开花),强化前额叶与奖赏回路联结。
- 意义感神经反馈训练:睡前 10 分钟填写《意义神经日记》:今日“价值共振时刻”(如说服客户采用环保方案)的大脑反应、身体记忆。通过具身化记录,建立“意义实现 - 神经奖励”的条件反射。
服务他人
- 精准利他模型
- 技能公益化:设计师可为公益组织提供年度VI设计,既提升作品社会价值,又积累跨界案例。
- 意义放大器效应
- 通过“服务故事化”(STAR-M,即STAR模型+意义)提升影响半径:将志愿服务经历转化为TED式演讲,激励更多人加入。
- 数据化呈现:记录帮助人数、间接影响,构建可视化价值图谱。
没有答案的答案
人生意义的本质是“拒绝终极答案”的开放性,它存在于个体对存在的永恒追问、自由选择与实践创造中,在多元叙事的共存及向死而生的生命张力里持续生成。
请以开放心态面对人生的未完成性。
相关文章:
人生的真谛杂谈
文章目录 自我的哲学奠基自我存在的真实性身体与思想的决定关系自由意志自我的当代解构 三观的意义系统构建世界观:认知世界的根基人生观:生命意义的探索价值观:行为选择的准则三观构建的终极目标 价值的哲学解构价值的本体论价值客观性的形而…...
【Java】继承和多态在 Java 中是怎样实现的?
extends 关键字 class 子类 extends 父类 {... } // 类继承是单继承父类的哪些成员被继承 ? 访问修饰符 public 和 protected 修饰的父类成员字段和成员方法可以被继承 , 父类的默认方法只能在同包下继承 , 父类的 private 成员和构造方法不可继承 . super 关键字 表示父类…...
输出字母在字符串中位置索引
输入一个字符串,再输入两个字符,求这两个字符在字符串中的索引。 输入格式: 第一行输入字符串 第二行输入两个字符,用空格分开。 输出格式: 从右向左输出字符和索引,即下标最大的字符最先输出。每行一个。 输入样例: 在这里…...
Oracle中如何解决LATCH:CACHE BUFFERS LRU CHAIN
简单来讲,Oracle为了高效管理BUFFER CACHE主要使用以下2种LRU列: LRU列,又叫替换列(replacement list),其中又分为主列和辅助列。 主列:已使用的缓冲区列,分为HOT和COLD区域。HOT区…...
FPGA:基于Vivado的仿真流程与波形调试实践
在FPGA开发过程中,仿真是验证设计逻辑正确性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复杂系统中,单靠硬件板级调试远远不够,往往需要依赖仿真工具提前发现潜在问题,提升开发效率。本文将结合Xilinx Vivado设计套件,系统梳理从仿真环境构建到…...
前端流行框架Vue3教程:20. 插槽slot(2)
插槽slot(2) 渲染作用域 插槽内容可以访问到父组件的数据作用域,因为插槽内容本身是在父组件模板中定义的 SlotsTow.vue <script> export default {data() {return {};} } </script><template><h3>Slots续集</…...
CodeBuddy全新升级:体验Craft智能体的对话式编程革命
本文所使用的 CodeBuddy 免费下载链接: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 - AI 时代的智能编程伙伴 腾讯云AI编程助手官网: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 - AI 时代的智能编程伙伴 目录 引言:软件开发的新范式 一、Craft智能体核心功能解析 1.1 自然语…...
基于SpringBoot+Vue的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获取源码:SpringBootVue的学籍管理系统: 学籍管理系统:登录、个人中心、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学院管理、专业管理、班级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招生信息录入等功能 系统演示视频地址:SpringBootVue的学籍管理…...
【动态规划】P10988 [蓝桥杯 2023 国 Python A] 走方格|普及+
本文涉及知识点 C动态规划 P10988 [蓝桥杯 2023 国 Python A] 走方格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 N N N 行 N N N 列的方格,第 i i i 行第 j j j 列的方格坐标为 ( i , j ) (i, j) (i,j),高度为 H i , j H_{i,j} Hi,j。小蓝从左上角坐标 ( 0 , 0 ) …...
pycharm无法正常调试问题
pycharm无法正常调试问题 1.错误代码 已连接到 pydev 调试器(内部版本号 231.8109.197)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E:\Python\pycharm\PyCharm 2023.1\plugins\python\helpers\pydev\_pydevd_bundle\pydevd_comm.py", line 304, in _on_runr r.deco…...
自学嵌入式 day21 - 数据结构 双向链表
1.双向链表 2.基础操作 (1)头部插入 int InsertHeadDouLinkList(DouLinkList *dl,DATATYPE *data) { DouLinkNode *newnode (DouLinkNode *)malloc(sizeof(DouLinkNode));//定义新节点来存储需插入的数据 if(NULL newnode)//判断结点空间…...
Ubuntu 22.04安装zabbix7.0.0图形中文乱码
在 Ubuntu 22.04 上安装 Zabbix 7.0.0 时,如果图形界面(如仪表盘、图表)出现中文乱码,通常是因为缺少中文字体或字体配置不正确。以下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1. 安装中文字体 安装 fonts-wqy-microhei(文泉驿微…...
docker环境和dockerfile制作
docker 一、环境和安装 1、 docker安装 使用 root 权限登录 CentOS。确保 yum 包更新到最新sudo yum update卸载旧版本yum remove docker \docker-client \docker-client-latest \docker-common \docker-latest \docker-latest-logrotate \docker-logrotate \docker-selinux …...
《经济日报》深度聚焦|珈和科技携手万果博览荟共筑智慧农业新示范高地 全链赋能蒲江茶果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日,《经济日报》深度聚焦报道了《珈和科技携手万果博览荟打造智慧农业新示范 双轮驱动绘就西南农业全链发展新篇章》。 作为国家级重点财经新闻媒体,《经济日报》对珈和科技与蒲江县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成立四川珈和科技子公司落地万果博…...
科技赋能·长效治理|无忧树建筑修缮渗漏水长效治理交流会圆满举行!
聚焦行业痛点,共话长效未来!5月16日,由无忧树主办的主题为“科技赋能长效治理”的建筑修缮渗漏水长效治理技术交流会在上海圆满举行。来自全国的建筑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技术精英齐聚一堂,共探渗漏治理前沿技术,见证科…...
文章记单词 | 第100篇(六级)
一,单词释义 immediate /ɪˈmiːdiət/ adj. 立即的;直接的;紧迫的hypothesis /haɪˈpɑːθəsɪs/ n. 假设;假说(复数:hypotheses)disregard /ˌdɪsrɪˈɡɑːrd/ v./n. 忽视;…...
React表单开发的瑞士军刀:Formik与Yup实战指南
——揭秘高效表单开发的黄金公式 开篇:一场关于效率的革命 2023年某日凌晨,某互联网大厂会议室灯火通明。前端团队正为表单校验逻辑争论不休: “每次写表单都要重复处理触碰状态、错误消息、异步验证…” “受控组件状态管理太繁琐…...
瑞莎星睿 O6 (Radxa Orion O6)-ubuntu24.04-ROS2 运行深度估计模型
引言 由Radxa联合此芯科技与安谋科技打造的"星睿O6"迷你ITX主板堪称当前最受期待的开发板之一。该产品搭载的CIX P1(CD8180)12核Armv9处理器配合30TOPS算力的NPU和高性能GPU,结合最高64GB LPDDR内存,非常适合AI开发工作…...
【ubuntu】虚拟机连不上网,且网络中没有有线连接
错误图示 sudo gedit /etc/NetworkManager/NetworkManager.conf managedtruesudo gedit /usr/lib/NetworkManager/conf.d/10-globally-managed-devices.conf 添加except:type:ethernet,然后重启 sudo service network-manager stop sudo rm /var/lib/NetworkManager/Networ…...
Ubuntu软件仓库与更新源配置指南
一、软件仓库基础知识 软件仓库的作用 Ubuntu 通过预设的软件仓库(Repository)提供软件包,包含系统核心组件、第三方应用及安全更新。仓库分为: Main:官方维护的自由开源软件 Universe:社区维护的自由开源…...
Docker run -v 的 rw 和 ro 模式_docker ro
一、前言 在使用 Docker 启动容器时,通常需要将宿主机的文件或目录挂载到容器中,以便于管理配置、持久化数据和调试日志。本篇博客将重点介绍 -v/--volume 参数的使用方式、挂载权限(rw 与 ro)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 do…...
React+TypeScript多步骤表单:告别表单地狱的现代解决方案
开篇:深夜的表单困局 凌晨两点,键盘声在寂静的办公室回响。前端工程师小李盯着屏幕上的错误提示:“类型"FormData"上不存在属性’email’”。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因为字段名拼写错误导致的调试灾难。他揉着发酸的眼睛想:…...
【工具使用】STM32CubeMX-USB配置-实现U盘功能
一、概述 无论是新手还是大佬,基于STM32单片机的开发,使用STM32CubeMX都是可以极大提升开发效率的,并且其界面化的开发,也大大降低了新手对STM32单片机的开发门槛。 本文主要讲述STM32芯片USB功能的配置及其相关知识。 二…...
【LUT技术专题】DnLUT代码解读
目录 原文概要 1. 训练 本文是对DnLUT技术的代码解读,原文解读请看DnLUT。 原文概要 DnLUT通过PCM模块和L型卷积,有效提升以往基于LUT方法降低色噪声的能力,用最小的存储量得到了同样的感受野范围,主要是2个创新点࿱…...
python宠物用品商城系统
目录 技术栈介绍具体实现截图系统设计研究方法:设计步骤设计流程核心代码部分展示研究方法详细视频演示试验方案论文大纲源码获取/详细视频演示 技术栈介绍 Django-SpringBoot-php-Node.js-flask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基本合理,难度适中…...
2156. 查找给定哈希值的子串
给定整数 p 和 m ,一个长度为 k 且下标从 0 开始的字符串 s 的哈希值按照如下函数计算: hash(s, p, m) (val(s[0]) * p0 val(s[1]) * p1 ... val(s[k-1]) * pk-1) mod m. 其中 val(s[i]) 表示 s[i] 在字母表中的下标,从 val(a) 1 到 v…...
Index-AniSora技术升级开源:动漫视频生成强化学习
B站升级动画视频生成模型Index-AniSora技术并开源,支持番剧、国创、漫改动画、VTuber、动画PV、鬼畜动画等多种二次元风格视频镜头一键生成! 整个工作技术原理基于B站提出的 AniSora: Exploring the Frontiers of Animation Video Generation in the So…...
游戏引擎学习第297天:将实体分离到Z层中
回顾并为今天的内容做准备 昨天我们做了雾效混合(fog blend)和透明度混合(alpha blending)的尝试,现在正在进行渲染部分的深度(Z)清理工作。今天的重点是把“切片”(slices…...
全局对比度调整
目录 一、全局对比度调整原理 二、饱和度保持 一、全局对比度调整原理 Figure1.2 展示了一幅全局对比度较低的图像及其亮度直方图。该直方图分布范围较窄,像素的强度仅集中在中间调区域,不存在明亮或深色的像素,因此图像中的细节难以区分,可用动态范围未得到有效利用。在动…...
Canvas SVG BpmnJS编辑器中Canvas与SVG职能详解
Canvas详解与常见API 一、Canvas基础 核心特性 • 像素级绘图:Canvas是基于位图的绘图技术,通过JavaScript操作像素实现图形渲染,适合动态、高性能场景(如游戏、数据可视化)。 • 即时模式:每次绘制需手动…...
【图像大模型】Stable Diffusion 3 Medium:多模态扩散模型的技术突破与实践指南
Stable Diffusion 3 Medium:多模态扩散模型的技术突破与实践指南 一、架构设计与技术演进1.1 核心架构革新1.2 关键技术突破1.2.1 整流流(Rectified Flow)1.2.2 动态掩码训练 二、系统架构解析2.1 完整推理流程2.2 性能对比 三、实战部署指南…...
PID项目---硬件设计
该项目是立创训练营项目,这些是我个人学习的记录,记得比较潦草 1.硬件-电路原理电赛-TI-基于MSPM0的简易PID项目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这个地方接地是静电的考量 这个保护二极管是为了在电源接反的时候保护电脑等设备 大电容的作用:当电机工作…...
渗透测试流程
2.1 信息收集 2.1.1 资产监控与架构分析 目标:明确目标范围(IP、域名、子公司资产),识别网络架构(云服务/CDN/反向代理)。 工具与技巧: 使用FOFA、Shodan搜索关联资产(如title="目标公司")。 通过nslookup或dig解析域名,确认真实IP是否隐藏于CDN…...
PCIe EP/RC 核心功能解释
1. Bar访问(BAR Access) BAR(Base Address Register) 是 PCIe 设备上的 地址窗口,用于主机与设备之间的 寄存器访问。功能: 主机通过 BAR 访问 EP 卡的 控制寄存器 或 数据缓冲区。每个 BAR 对应一段物理内…...
srs-7.0 支持obs推webrtc流
demo演示 官方教程: https://ossrs.net/lts/zh-cn/blog/Experience-Ultra-Low-Latency-Live-Streaming-with-OBS-WHIP 实现原理就是通过WHIP协议来传输 SDP信息 1、运行 ./objs/srs -c conf/rtc.conf 2、obs推流 3、web端播放webrtc流 打开web:ht...
SQLynx 团队协作实践:提升数据库开发效率的解决方案
在数据库开发与管理场景中,团队协作的效率直接影响项目进度与质量。传统协作方式常面临权限混乱、代码复用率低、跨地域协作困难等问题,而 SQLynx 作为一款轻量化 Web SQL 工具,凭借其独特的团队协作功能,为这些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
基于自然语言转SQL的BI准确率如何?
基于自然语言转SQL的商业智能(BI)工具的准确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尚未达到完全精准的程度。以下从技术原理、影响准确率的因素、实际应用场景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技术原理与当前准…...
「华为」持续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
温馨提示: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 正文: 现阶段,全球大厂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典型代表:[英伟达]和[特斯拉],是全球科技巨头/大厂(谷歌、微软、Meta、OpenAI、华…...
Visual Studio 2022 无法编译.NET 9 项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Visual Studio 2022 无法运行.NET 9 项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目录 1. Visual Studio 2022 无法编译TargetFramework是.NET 9 项目 2. 解决方法 3. 用Visual Studio Code开发 1. Visual Studio 2022 无法编译TargetFramework是.NET 9 项目 本机安装了Visual Studio 2022 版…...
C++从入门到实战(十六)String(中)String的常用接口(构造接口,析构接口,迭代器,遍历修改,容量管理与数据访问)
C从入门到实战(十六)String(中)详细讲解String的常用接口 前言一、std::string二、string的构造接口1. 默认构造函数:创建空字符串2. 拷贝构造函数:复制已有字符串3. 从已有字符串截取部分4. 用C风格字符串…...
RabbitMQ ⑤-顺序性保障 || 消息积压 || 幂等性
幂等性保障 幂等性(Idempotency) 是计算机科学和网络通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某个操作无论被执行多少次,所产生的效果与执行一次的效果相同。 应用程序的幂等性: 在应用程序中,幂等性就是指对一个系统…...
go.mod:5: unknown directive: toolchain
Go语言版本较旧,而项目使用了较新版本的Go语言特性。错误信息"unknown directive: toolchain"表明go.mod文件中使用了"toolchain"指令,这是在Go 1.21版本中新引入的特性,但您当前安装的Go版本不支持这个指令。 解决方法…...
分布式序列生成方案 : Redis Incr | 基于Redisson创建自增获取序号,每天更换一个key, key到期时间1天,用于创建订单号、快递单号
文章目录 引言I 在 Spring Boot 应用程序中集成 Redisson1. Maven2. 配置 Redisson 客户端3. 创建 Redisson 配置类4. 自动装配 RedissonClientII 应用: 基于Redisson创建自增获取序号生成每日自增序号创建订单号创建快递单号封装 :系统自动生成单号引言 应用: 创建订单号、…...
Android7 Input(八)App Input事件接收器InputEventReceiver
概述 上一个章节,我们讲解了App如何使用InputChannel通道与input系统服务建立通信的桥梁的过程,本章我们讲述App如何从input系统服务中获取上报的输入事件,也就是我们本章讲述的InputEventReceiver。 本文涉及的源码路径 frameworks/base/c…...
阿里云服务器Ubuntu的git clone失败问题解决方案
一、问题 我们再使用阿里云服务器或者别的服务器,git clone失败 二、解决方案 1. 确认SSH密钥是否存在并正确配置 检查密钥文件: ls -al ~/.ssh 确认存在 id_rsa(私钥)和 id_rsa.pub(公钥ÿ…...
Mujoco 学习系列(二)基础功能与xml使用
这篇文章是 Mujoco 学习系列第二篇,主要介绍一些基础功能与 xmI 使用,重点在于如何编写与读懂 xml 文件。 运行这篇博客前请先确保正确安装 Mujoco 并通过了基本功能与GUI的验证,即至少完整下面这个博客的 第二章节 内容: Mujoc…...
8 定时任务与周期性调度
在构建复杂的分布式系统时,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定时”或“周期性”执行的任务。比如,每天凌晨生成报表,每小时同步一次数据,或者在特定时间发送提醒邮件。这些任务如果都依赖人工触发,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
idea 插件开发自动发布到 nexus 私服中(脚本实例)
如下脚本内容为 idea 插件开发项目中的 build.gradle.kts 文件示例,其中自定了 updatePluginsXml 和 uploadPluginToNexus 两个任务,一个用来自动修改 nexus 中的配置文件,一个用来自动将当前插件打包后的 zip 文件上传到 nexus 私服中。 脚…...
关于 APK 反编译与重构工具集
一、apktool — APK 解包 / 重打包 apktool 是一款开源的 Android APK 工具,用于: 反编译 APK 查看资源和布局文件 生成 smali 文件(DEX 的反汇编) 对 APK 进行修改后重新打包 它不能还原 Java 源码,只能将 D…...
【课堂笔记】核方法和Mercer定理
文章目录 Kernal引入定义Mercer定理描述有限情形证明一般情形证明 Kernal 引入 在实际数据中常常遇到不可线性分割的情况,此时通常需要将其映射到高维空间中,使其变得线性可分。例如二维数据: 通过映射 ϕ ( x 1 , x 2 ) ( x 1 2 , 2 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