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四】Polar 编解码(一)

文章目录

本博客为系列博客,主要讲解各基带算法的原理与应用,包括:viterbi解码、Turbo编解码、Polar编解码、CORDIC算法、CRC校验、FFT/DFT、QAMtiaozhi/解调、QPSK调制/解调。其他博客链接如下:

  1.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一】引言
  2.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二】Viterbi解码
  3.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三】Turbo 编解码
  4.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四】Polar 编解码(一)
  5.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四】Polar 编解码(二)
  6.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五】CORDIC算法
  7.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六】CRC 校验
  8.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七】FFT/DFT
  9.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八】QAM 调制 / 解调
  10.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九】QPSK调制/解调
  11.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十】基带算法应用与对比

2.3 Polar 编解码

2.3.1 Polar 码简介与发展背景

在信息论中,香农(Shannon)提出了著名的信道容量理论,指出在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信道上,给定信噪比 (SNR) 和带宽 (W) Hz 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可靠传输的最大速率由公式 C = W log ⁡ 2 ( 1 + S N R ) C = W \log_2(1 + SNR) C=Wlog2(1+SNR)给出。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存在一种编码方式,可以在达到信道容量的同时保证通信的可靠性。然而,在香农提出这一理论后的几十年里,尽管多种信道编码技术被开发出来,但它们要么无法严格证明能达到信道容量,要么复杂度过高,难以实际应用。

直到 2008 年,土耳其学者 Erdal Arikan 提出了极化码(Polar Codes),这是第一种能够通过严格的数学方法证明可以达到信道容量的构造性编码方案。极化码的核心思想基于信道极化理论,该理论通过信道联合(Channel Combining)和信道分裂(Channel Splitting)两种操作,使得多个独立的二进制输入离散记忆无噪信道(BDMC, Binary-Input 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经过特定处理后,逐渐“极化”为两类极端信道:一类是接近无噪信道(完全可靠的信道),另一类是接近全噪信道(完全不可靠的信道)。这种现象为极化码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极化码利用无噪信道来传输用户的有用信息,而将全噪信道用于传输约定信息或不传信息,从而实现高效可靠的通信。

极化码的编译码复杂度较低,当码长为 N N N时,其复杂度仅为 O ( N log ⁡ N ) O(N \log N) O(NlogN),这使得它在大规模通信系统中具有显著优势。此外,极化码的性能随着码长的增加逐渐逼近信道容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image-20250226095808651

2.3.2 信道极化理论基础

信道极化的实现依赖于两种关键操作:信道联合(Channel Combining)和信道分裂(Channel Splitting)。具体来说,假设我们有 N N N个相同的 BDMC 信道 W W W,通过线性变换将这些信道合并成一个等效信道 W N W_N WN,然后再将 W N W_N WN拆分为 N N N个相关的子信道。在这个过程中,随着 N N N趋于无穷大,信道极化现象开始显现:一部分子信道的可靠性逐渐接近完美(即信道容量接近 1),而另一部分子信道的可靠性趋于零(即信道容量接近 0)。这种现象使得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接近无噪的信道来传输信息比特,而将接近全噪的信道用于传输固定值(如休眠比特,通常设为 0)或干脆不使用。

下图展示了信道极化过程中,从原始信道到组合信道再到分解信道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信道极化的过程和不同信道之间的关系。

对称容量与巴氏参数

在信息论中,一个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B-DMC)可以用 W : X → Y W: X \to Y W:XY表示,其中 X X X是输入符号集合, Y Y Y是输出符号集合,转移概率由 W ( y ∣ x ) W(y|x) W(yx)定义,表示当输入为 x ∈ X x \in X xX时,输出为 y ∈ Y y \in Y yY的概率。为了量化信道的传输能力和可靠性,引入了两个重要的度量指标:对称容量(Symmetric Capacity)巴氏参数(Bhattacharyya Parameter)

对称容量 I ( W ) I(W) I(W)

对称容量 I ( W ) I(W) I(W)是衡量信道传输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定义为:
I ( W ) ≜ ∑ y ∈ Y ∑ x ∈ X 1 2 W ( y ∣ x ) log ⁡ W ( y ∣ x ) 1 2 W ( y ∣ 0 ) + 1 2 W ( y ∣ 1 ) I(W) \triangleq \sum_{y \in Y} \sum_{x \in X} \frac{1}{2} W(y|x) \log \frac{W(y|x)}{\frac{1}{2} W(y|0) + \frac{1}{2} W(y|1)} I(W)yYxX21W(yx)log21W(y∣0)+21W(y∣1)W(yx)
这里假设输入符号 X = { 0 , 1 } X = \{0, 1\} X={0,1}等概率分布(即每个输入的概率为 1 / 2 1/2 1/2)。该公式描述了在等概率输入条件下,信道能够支持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

对称容量的通俗解释

对称容量 I ( W ) I(W) I(W)是衡量信道传输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它描述了在特定条件下信道能够可靠传输的最大信息量。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其定义出发,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公式分解与意义

对称容量的定义为:

I ( W ) ≜ ∑ y ∈ Y ∑ x ∈ X 1 2 W ( y ∣ x ) log ⁡ W ( y ∣ x ) 1 2 W ( y ∣ 0 ) + 1 2 W ( y ∣ 1 ) I(W) \triangleq \sum_{y \in Y} \sum_{x \in X} \frac{1}{2} W(y|x) \log \frac{W(y|x)}{\frac{1}{2} W(y|0) + \frac{1}{2} W(y|1)} I(W)yYxX21W(yx)log21W(y∣0)+21W(y∣1)W(yx)

这里:

- W ( y ∣ x ) W(y|x) W(yx)表示信道的转移概率,即当输入为 x x x时,输出为 y y y的概率。
- X = { 0 , 1 } X = \{0, 1\} X={0,1}是输入符号集合(假设二进制输入)。
- Y Y Y是输出符号集合。
- 1 2 \frac{1}{2} 21表示输入符号 0 0 0 1 1 1等概率分布的情况。

公式的本质是对输入符号等概率分布条件下,信道传递的信息量进行量化。具体来说,分子中的 W ( y ∣ x ) W(y|x) W(yx)反映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依赖关系,而分母中的 1 2 W ( y ∣ 0 ) + 1 2 W ( y ∣ 1 ) \frac{1}{2} W(y|0) + \frac{1}{2} W(y|1) 21W(y∣0)+21W(y∣1)则表示输出 y y y的边缘分布。通过对数项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衡量信道的有效性。


通俗理解

对称容量的核心思想是:在输入符号等概率分布的情况下,信道能够传递多少有用信息。换句话说,它衡量的是信道在理想输入条件下的“信息传输效率”。

例如,在一个噪声信道中,如果输入符号 0 0 0 1 1 1都以相等的概率发送,那么对称容量告诉我们,信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区分这两个符号。如果信道噪声较大,导致输出符号 y y y的分布几乎相同(无论输入是 0 0 0还是 1 1 1),则对称容量会接近于零;反之,如果信道噪声较小,输出符号能很好地反映输入符号,则对称容量会较高。


示例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二进制对称信道(Binary Symmetric Channel, BSC),其转移概率矩阵为:

W ( y ∣ x ) = [ 1 − p p p 1 − p ] W(y|x) = \begin{bmatrix} 1-p & p \\ p & 1-p \end{bmatrix} W(yx)=[1ppp1p]

其中:

  • 输入符号 x ∈ { 0 , 1 } x \in \{0, 1\} x{0,1}
  • 输出符号 y ∈ { 0 , 1 } y \in \{0, 1\} y{0,1}
    - p p p是比特翻转概率,即输入为 0 0 0时输出为 1 1 1的概率,或者输入为 1 1 1时输出为 0 0 0的概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对称容量 I ( W ) I(W) I(W)。首先,边缘分布为:

P ( y ) = 1 2 W ( y ∣ 0 ) + 1 2 W ( y ∣ 1 ) P(y) = \frac{1}{2} W(y|0) + \frac{1}{2} W(y|1) P(y)=21W(y∣0)+21W(y∣1)

对于 y = 0 y = 0 y=0 y = 1 y = 1 y=1,边缘分布为:

P ( 0 ) = 1 2 ( 1 − p ) + 1 2 p = 1 2 , P ( 1 ) = 1 2 p + 1 2 ( 1 − p ) = 1 2 P(0) = \frac{1}{2}(1-p) + \frac{1}{2}p = \frac{1}{2}, \quad P(1) = \frac{1}{2}p + \frac{1}{2}(1-p) = \frac{1}{2} P(0)=21(1p)+21p=21,P(1)=21p+21(1p)=21

接下来计算对称容量:

I ( W ) = ∑ y ∈ { 0 , 1 } ∑ x ∈ { 0 , 1 } 1 2 W ( y ∣ x ) log ⁡ W ( y ∣ x ) P ( y ) I(W) = \sum_{y \in \{0, 1\}} \sum_{x \in \{0, 1\}} \frac{1}{2} W(y|x) \log \frac{W(y|x)}{P(y)} I(W)=y{0,1}x{0,1}21W(yx)logP(y)W(yx)

代入具体值后,可以得到:

I ( W ) = 1 2 [ ( 1 − p ) log ⁡ 1 − p 1 2 + p log ⁡ p 1 2 ] + 1 2 [ p log ⁡ p 1 2 + ( 1 − p ) log ⁡ 1 − p 1 2 ] I(W) = \frac{1}{2} \big[ (1-p) \log \frac{1-p}{\frac{1}{2}} + p \log \frac{p}{\frac{1}{2}} \big] + \frac{1}{2} \big[ p \log \frac{p}{\frac{1}{2}} + (1-p) \log \frac{1-p}{\frac{1}{2}} \big] I(W)=21[(1p)log211p+plog21p]+21[plog21p+(1p)log211p]

化简后为:

I ( W ) = 1 − H ( p ) I(W) = 1 - H(p) I(W)=1H(p)

其中, H ( p ) = − p log ⁡ 2 p − ( 1 − p ) log ⁡ 2 ( 1 − p ) H(p) = -p \log_2 p - (1-p) \log_2 (1-p) H(p)=plog2p(1p)log2(1p)是二元熵函数。


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出:

  • p = 0 p = 0 p=0(无噪声信道)时, H ( p ) = 0 H(p) = 0 H(p)=0,因此 I ( W ) = 1 I(W) = 1 I(W)=1,表明信道能够完全可靠地传输信息。
  • p = 0.5 p = 0.5 p=0.5(完全随机信道)时, H ( p ) = 1 H(p) = 1 H(p)=1,因此 I ( W ) = 0 I(W) = 0 I(W)=0,表明信道无法传递任何有用信息。
  • p p p 0 0 0 0.5 0.5 0.5之间时,对称容量介于 0 0 0 1 1 1之间,反映了信道的部分可靠性。

总结

对称容量 I ( W ) I(W) I(W)是一种衡量信道传输能力的重要指标,尤其适用于输入符号等概率分布的情况。通过具体的例子(如二进制对称信道),我们可以看到它如何量化信道在不同噪声条件下的信息传输效率。这一概念不仅有助于理解信道特性,也为设计高效的通信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根据香农信道容量理论,当输入符号等概率分布时, I ( W ) I(W) I(W)等于信道的香农容量 C C C,即:
C = max ⁡ p ( x i ) I ( X ; Y ) = max ⁡ p ( x i ) ∑ i ∑ j p ( x i ) p ( y j ∣ x i ) log ⁡ p ( y j ∣ x i ) ∑ i p ( x i ) p ( y j ∣ x i ) C = \max_{p(x_i)} I(X; Y) = \max_{p(x_i)} \sum_i \sum_j p(x_i) p(y_j|x_i) \log \frac{p(y_j|x_i)}{\sum_i p(x_i) p(y_j|x_i)} C=p(xi)maxI(X;Y)=p(xi)maxijp(xi)p(yjxi)logip(xi)p(yjxi)p(yjxi)
因此, I ( W ) I(W) I(W)可以看作是对信道速率的一种具体化度量。

通俗解释香农信道容量与对称容量的关系

根据香农信道容量理论,信道的最大传输能力(即信道容量 C C C)可以通过最大化输入符号分布 p ( x i ) p(x_i) p(xi)来实现。然而,当输入符号等概率分布时,对称容量 I ( W ) I(W) I(W)恰好等于信道的香农容量 C C C。这意味着,在输入符号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用 I ( W ) I(W) I(W)来衡量信道能够可靠传输的最大信息速率。

公式分解与意义

香农信道容量的定义为:

C = max ⁡ p ( x i ) I ( X ; Y ) = max ⁡ p ( x i ) ∑ i ∑ j p ( x i ) p ( y j ∣ x i ) log ⁡ p ( y j ∣ x i ) ∑ i p ( x i ) p ( y j ∣ x i ) C = \max_{p(x_i)} I(X; Y) = \max_{p(x_i)} \sum_i \sum_j p(x_i) p(y_j|x_i) \log \frac{p(y_j|x_i)}{\sum_i p(x_i) p(y_j|x_i)} C=p(xi)maxI(X;Y)=p(xi)maxijp(xi)p(yjxi)logip(xi)p(yjxi)p(yjxi)

其中:

- p ( x i ) p(x_i) p(xi)是输入符号的概率分布。
- p ( y j ∣ x i ) p(y_j|x_i) p(yjxi)是信道的转移概率,表示在输入为 x i x_i xi的情况下输出为 y j y_j yj的概率。
- ∑ i p ( x i ) p ( y j ∣ x i ) \sum_i p(x_i) p(y_j|x_i) ip(xi)p(yjxi)是输出符号 y j y_j yj的边缘分布。

当输入符号等概率分布时,即 p ( x i ) = 1 ∣ X ∣ p(x_i) = \frac{1}{|X|} p(xi)=X1(其中 ∣ X ∣ |X| X是输入符号集合的大小),上述公式可以简化为对称容量 I ( W ) I(W) I(W)的形式:

I ( W ) = ∑ y ∈ Y ∑ x ∈ X 1 ∣ X ∣ W ( y ∣ x ) log ⁡ W ( y ∣ x ) ∑ x ′ ∈ X 1 ∣ X ∣ W ( y ∣ x ′ ) I(W) = \sum_{y \in Y} \sum_{x \in X} \frac{1}{|X|} W(y|x) \log \frac{W(y|x)}{\sum_{x' \in X} \frac{1}{|X|} W(y|x')} I(W)=yYxXX1W(yx)logxXX1W(yx)W(yx)

此时, I ( W ) I(W) I(W)就是对信道速率的一种具体化度量,反映了在输入符号均匀分布条件下信道的最大信息传输能力。


举例说明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以二进制对称信道(Binary Symmetric Channel, BSC)为例进行说明。

二进制对称信道模型

假设一个二进制对称信道,其输入符号集合为 X = { 0 , 1 } X = \{0, 1\} X={0,1},输出符号集合为 Y = { 0 , 1 } Y = \{0, 1\} Y={0,1},转移概率矩阵为:

W ( y ∣ x ) = [ 1 − p p p 1 − p ] W(y|x) = \begin{bmatrix} 1-p & p \\ p & 1-p \end{bmatrix} W(yx)=[1ppp1p]

其中, p p p是比特翻转概率,表示输入符号被错误传递的概率。

计算信道容量

根据香农信道容量公式,我们需要最大化互信息 I ( X ; Y ) I(X; Y) I(X;Y)。假设输入符号等概率分布,即 p ( 0 ) = p ( 1 ) = 1 2 p(0) = p(1) = \frac{1}{2} p(0)=p(1)=21,则输出符号的边缘分布为:

P ( Y = 0 ) = P ( X = 0 ) W ( 0 ∣ 0 ) + P ( X = 1 ) W ( 0 ∣ 1 ) = 1 2 ( 1 − p ) + 1 2 p = 1 2 P(Y = 0) = P(X = 0)W(0|0) + P(X = 1)W(0|1) = \frac{1}{2}(1-p) + \frac{1}{2}p = \frac{1}{2} P(Y=0)=P(X=0)W(0∣0)+P(X=1)W(0∣1)=21(1p)+21p=21

P ( Y = 1 ) = P ( X = 0 ) W ( 1 ∣ 0 ) + P ( X = 1 ) W ( 1 ∣ 1 ) = 1 2 p + 1 2 ( 1 − p ) = 1 2 P(Y = 1) = P(X = 0)W(1|0) + P(X = 1)W(1|1) = \frac{1}{2}p + \frac{1}{2}(1-p) = \frac{1}{2} P(Y=1)=P(X=0)W(1∣0)+P(X=1)W(1∣1)=21p+21(1p)=21

因此,输出符号也等概率分布。

接下来计算对称容量 I ( W ) I(W) I(W)

I ( W ) = ∑ y ∈ Y ∑ x ∈ X 1 2 W ( y ∣ x ) log ⁡ W ( y ∣ x ) 1 2 W ( y ∣ 0 ) + 1 2 W ( y ∣ 1 ) I(W) = \sum_{y \in Y} \sum_{x \in X} \frac{1}{2} W(y|x) \log \frac{W(y|x)}{\frac{1}{2} W(y|0) + \frac{1}{2} W(y|1)} I(W)=yYxX21W(yx)log21W(y∣0)+21W(y∣1)W(yx)

对于 y = 0 y = 0 y=0 x = 0 x = 0 x=0,有:

1 2 W ( 0 ∣ 0 ) log ⁡ W ( 0 ∣ 0 ) 1 2 W ( 0 ∣ 0 ) + 1 2 W ( 0 ∣ 1 ) = 1 2 ( 1 − p ) log ⁡ 1 − p 1 2 [ ( 1 − p ) + p ] = 1 2 ( 1 − p ) log ⁡ ( 1 − p ) \frac{1}{2} W(0|0) \log \frac{W(0|0)}{\frac{1}{2} W(0|0) + \frac{1}{2} W(0|1)} = \frac{1}{2}(1-p) \log \frac{1-p}{\frac{1}{2}[(1-p) + p]} = \frac{1}{2}(1-p) \log (1-p) 21W(0∣0)log21W(0∣0)+21W(0∣1)W(0∣0)=21(1p)log21[(1p)+p]1p=21(1p)log(1p)

类似地,可以计算其他项,并最终得到:

I ( W ) = 1 − H ( p ) I(W) = 1 - H(p) I(W)=1H(p)

其中, H ( p ) = − p log ⁡ 2 p − ( 1 − p ) log ⁡ 2 ( 1 − p ) H(p) = -p \log_2 p - (1-p) \log_2 (1-p) H(p)=plog2p(1p)log2(1p)是二元熵函数。

结果分析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 p = 0 p = 0 p=0(无噪声信道)时, H ( p ) = 0 H(p) = 0 H(p)=0,因此 I ( W ) = 1 I(W) = 1 I(W)=1,表明信道能够完全可靠地传输信息。
  • p = 0.5 p = 0.5 p=0.5(完全随机信道)时, H ( p ) = 1 H(p) = 1 H(p)=1,因此 I ( W ) = 0 I(W) = 0 I(W)=0,表明信道无法传递任何有用信息。
  • p p p 0 0 0 0.5 0.5 0.5之间时, I ( W ) I(W) I(W)反映了信道的部分可靠性。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输入符号等概率分布时,对称容量 I ( W ) I(W) I(W)等于信道的香农容量 C C C。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衡量信道的传输能力。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称容量的概念,我们可以快速评估信道性能,并设计高效的通信系统。

巴氏参数 Z ( W ) Z(W) Z(W)

巴氏参数 Z ( W ) Z(W) Z(W)是衡量信道可靠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定义为:
Z ( W ) ≜ ∑ y ∈ Y W ( y ∣ 0 ) W ( y ∣ 1 ) Z(W) \triangleq \sum_{y \in Y} \sqrt{W(y|0) W(y|1)} Z(W)yYW(y∣0)W(y∣1)
它反映了信道输出分布之间的相似程度。直观上,如果 Z ( W ) Z(W) Z(W)接近 0,则说明信道输出分布差异较大,信道较为可靠;反之,如果 Z ( W ) Z(W) Z(W)接近 1,则说明信道输出分布高度相似,信道较为不可靠。

巴氏参数 Z ( W ) Z(W) Z(W)的通俗解释

巴氏参数 Z ( W ) Z(W) Z(W)是衡量信道可靠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通过量化信道输出分布之间的相似程度来评估信道性能。具体来说, Z ( W ) Z(W) Z(W)定义为:

Z ( W ) ≜ ∑ y ∈ Y W ( y ∣ 0 ) W ( y ∣ 1 ) Z(W) \triangleq \sum_{y \in Y} \sqrt{W(y|0) W(y|1)} Z(W)yYW(y∣0)W(y∣1)

这里的 W ( y ∣ 0 ) W(y|0) W(y∣0) W ( y ∣ 1 ) W(y|1) W(y∣1)分别表示在输入符号为 0 0 0 1 1 1时,信道输出为 y y y的转移概率。直观上, Z ( W ) Z(W) Z(W)衡量了两个条件分布 W ( y ∣ 0 ) W(y|0) W(y∣0) W ( y ∣ 1 ) W(y|1) W(y∣1)的“重叠”程度:如果 Z ( W ) Z(W) Z(W)接近 0,则说明这两个分布差异较大,信道较为可靠;如果 Z ( W ) Z(W) Z(W)接近 1,则说明这两个分布高度相似,信道较为不可靠。


直观理解与几何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 Z ( W ) Z(W) Z(W),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距离”的度量。当 Z ( W ) Z(W) Z(W)较小时,意味着信道输出在不同输入符号下的分布区别明显,接收端更容易区分输入符号,从而降低误码率。相反,当 Z ( W ) Z(W) Z(W)较大时,信道输出的分布重叠较多,接收端难以区分输入符号,导致信道可靠性下降。

从几何角度看, Z ( W ) Z(W) Z(W)实际上是基于 Bhattacharyya 距离的一种度量。Bhattacharyya 距离越小,两个分布越相似;反之,距离越大,分布差异越大。


示例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二进制对称信道(Binary Symmetric Channel, BSC),其转移概率矩阵为:

W ( y ∣ x ) = [ 1 − p p p 1 − p ] W(y|x) = \begin{bmatrix} 1-p & p \\ p & 1-p \end{bmatrix} W(yx)=[1ppp1p]

其中, p p p是比特翻转概率,即输入符号被错误传递的概率。

计算 Z ( W ) Z(W) Z(W)

根据定义, Z ( W ) Z(W) Z(W)可以写为:

Z ( W ) = ∑ y ∈ Y W ( y ∣ 0 ) W ( y ∣ 1 ) Z(W) = \sum_{y \in Y} \sqrt{W(y|0) W(y|1)} Z(W)=yYW(y∣0)W(y∣1)

对于 y = 0 y = 0 y=0 y = 1 y = 1 y=1,分别有:

Z ( W ) = W ( 0 ∣ 0 ) W ( 0 ∣ 1 ) + W ( 1 ∣ 0 ) W ( 1 ∣ 1 ) Z(W) = \sqrt{W(0|0) W(0|1)} + \sqrt{W(1|0) W(1|1)} Z(W)=W(0∣0)W(0∣1) +W(1∣0)W(1∣1)

将转移概率代入,得到:

Z ( W ) = ( 1 − p ) p + p ( 1 − p ) Z(W) = \sqrt{(1-p)p} + \sqrt{p(1-p)} Z(W)=(1p)p +p(1p)

化简后为:

Z ( W ) = 2 p ( 1 − p ) Z(W) = 2\sqrt{p(1-p)} Z(W)=2p(1p)

结果分析

  • p = 0 p = 0 p=0(无噪声信道)时, Z ( W ) = 0 Z(W) = 0 Z(W)=0,表明信道输出分布完全不重叠,信道非常可靠。
  • p = 0.5 p = 0.5 p=0.5(完全随机信道)时, Z ( W ) = 1 Z(W) = 1 Z(W)=1,表明信道输出分布完全重叠,信道完全不可靠。
  • p p p 0 0 0 0.5 0.5 0.5之间时, Z ( W ) Z(W) Z(W)反映了信道的部分可靠性。

例如,假设 p = 0.1 p = 0.1 p=0.1,则:

Z ( W ) = 2 0.1 ⋅ ( 1 − 0.1 ) = 2 0.09 = 0.6 Z(W) = 2\sqrt{0.1 \cdot (1-0.1)} = 2\sqrt{0.09} = 0.6 Z(W)=20.1(10.1) =20.09 =0.6

这说明信道输出分布有一定重叠,但仍然可以较好地区分输入符号。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巴氏参数 Z ( W ) Z(W) Z(W)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信道可靠性度量工具。它通过量化信道输出分布之间的相似程度,帮助我们直观地评估信道性能。在实际应用中, Z ( W ) Z(W) Z(W)常用于极化码等现代编码技术的设计中,指导信道选择和编码优化。

此外, Z ( W ) Z(W) Z(W)还可以作为信道一次使用最大似然判决(ML)错误概率的上限。具体来说,ML判决下的错误概率 P e M L P_e^{ML} PeML可以表示为:
P e M L = 1 2 ∑ y ∈ Y min ⁡ { W ( y ∣ 0 ) , W ( y ∣ 1 ) } P_e^{ML} = \frac{1}{2} \sum_{y \in Y} \min\{W(y|0), W(y|1)\} PeML=21yYmin{W(y∣0),W(y∣1)}
由于 min ⁡ { W ( y ∣ 0 ) , W ( y ∣ 1 ) } ≤ W ( y ∣ 0 ) W ( y ∣ 1 ) \min\{W(y|0), W(y|1)\} \leq \sqrt{W(y|0) W(y|1)} min{W(y∣0),W(y∣1)}W(y∣0)W(y∣1) ,因此有 P e M L ≤ Z ( W ) P_e^{ML} \leq Z(W) PeMLZ(W),且 Z ( W ) ∈ [ 0 , 1 ] Z(W) \in [0, 1] Z(W)[0,1]

通俗解释 Z ( W ) Z(W) Z(W)作为最大似然判决错误概率的上限

巴氏参数 Z ( W ) Z(W) Z(W)不仅可以衡量信道输出分布之间的相似程度,还可以用作信道一次使用时最大似然判决(Maximum Likelihood, ML)错误概率 P e M L P_e^{ML} PeML的上限。这一关系揭示了 Z ( W ) Z(W) Z(W)在评估信道性能中的重要作用。

最大似然判决错误概率

在通信系统中,接收端通常根据最大似然原则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符号。具体来说,当接收到符号 y y y时,接收端会选择使得 W ( y ∣ x ) W(y|x) W(yx)最大的输入符号 x x x作为判决结果。如果判决错误,则会导致误码。

最大似然判决下的错误概率 P e M L P_e^{ML} PeML可以表示为:

P e M L = 1 2 ∑ y ∈ Y min ⁡ { W ( y ∣ 0 ) , W ( y ∣ 1 ) } P_e^{ML} = \frac{1}{2} \sum_{y \in Y} \min\{W(y|0), W(y|1)\} PeML=21yYmin{W(y∣0),W(y∣1)}

这里, min ⁡ { W ( y ∣ 0 ) , W ( y ∣ 1 ) } \min\{W(y|0), W(y|1)\} min{W(y∣0),W(y∣1)}表示在接收到符号 y y y时,两个可能输入符号( 0 0 0 1 1 1)对应的转移概率中较小的那个。这个值反映了在该输出符号下发生判决错误的可能性。


Z ( W ) Z(W) Z(W)作为 P e M L P_e^{ML} PeML的上限

为了进一步简化分析,我们可以利用不等式 min ⁡ { W ( y ∣ 0 ) , W ( y ∣ 1 ) } ≤ W ( y ∣ 0 ) W ( y ∣ 1 ) \min\{W(y|0), W(y|1)\} \leq \sqrt{W(y|0) W(y|1)} min{W(y∣0),W(y∣1)}W(y∣0)W(y∣1) 。这意味着,对于每个输出符号 y y y,判决错误的概率可以用一个更宽松的上界来近似。将这一不等式代入 P e M L P_e^{ML} PeML的公式,得到:

P e M L ≤ 1 2 ∑ y ∈ Y W ( y ∣ 0 ) W ( y ∣ 1 ) P_e^{ML} \leq \frac{1}{2} \sum_{y \in Y} \sqrt{W(y|0) W(y|1)} PeML21yYW(y∣0)W(y∣1)

而右侧的表达式恰好是巴氏参数 Z ( W ) Z(W) Z(W)的定义:

Z ( W ) = ∑ y ∈ Y W ( y ∣ 0 ) W ( y ∣ 1 ) Z(W) = \sum_{y \in Y} \sqrt{W(y|0) W(y|1)} Z(W)=yYW(y∣0)W(y∣1)

因此,我们有:

P e M L ≤ Z ( W ) P_e^{ML} \leq Z(W) PeMLZ(W)

这表明, Z ( W ) Z(W) Z(W)提供了一个简单且有效的上界,用于估计最大似然判决下的错误概率。


示例说明

假设我们有一个二进制对称信道(Binary Symmetric Channel, BSC),其转移概率矩阵为:

W ( y ∣ x ) = [ 1 − p p p 1 − p ] W(y|x) = \begin{bmatrix} 1-p & p \\ p & 1-p \end{bmatrix} W(yx)=[1ppp1p]

其中, p p p是比特翻转概率。

计算 P e M L P_e^{ML} PeML Z ( W ) Z(W) Z(W)

根据定义,最大似然判决错误概率为:

P e M L = 1 2 ∑ y ∈ Y min ⁡ { W ( y ∣ 0 ) , W ( y ∣ 1 ) } P_e^{ML} = \frac{1}{2} \sum_{y \in Y} \min\{W(y|0), W(y|1)\} PeML=21yYmin{W(y∣0),W(y∣1)}

对于 y = 0 y = 0 y=0 y = 1 y = 1 y=1,分别有:

min ⁡ { W ( 0 ∣ 0 ) , W ( 0 ∣ 1 ) } = min ⁡ { 1 − p , p } , min ⁡ { W ( 1 ∣ 0 ) , W ( 1 ∣ 1 ) } = min ⁡ { p , 1 − p } \min\{W(0|0), W(0|1)\} = \min\{1-p, p\}, \quad \min\{W(1|0), W(1|1)\} = \min\{p, 1-p\} min{W(0∣0),W(0∣1)}=min{1p,p},min{W(1∣0),W(1∣1)}=min{p,1p}

因此:

P e M L = 1 2 [ min ⁡ { 1 − p , p } + min ⁡ { p , 1 − p } ] = min ⁡ { p , 1 − p } P_e^{ML} = \frac{1}{2} [\min\{1-p, p\} + \min\{p, 1-p\}] = \min\{p, 1-p\} PeML=21[min{1p,p}+min{p,1p}]=min{p,1p}

接下来计算 Z ( W ) Z(W) Z(W)

Z ( W ) = ∑ y ∈ Y W ( y ∣ 0 ) W ( y ∣ 1 ) Z(W) = \sum_{y \in Y} \sqrt{W(y|0) W(y|1)} Z(W)=yYW(y∣0)W(y∣1)

对于 y = 0 y = 0 y=0 y = 1 y = 1 y=1,分别有:

W ( 0 ∣ 0 ) W ( 0 ∣ 1 ) = ( 1 − p ) p , W ( 1 ∣ 0 ) W ( 1 ∣ 1 ) = p ( 1 − p ) \sqrt{W(0|0) W(0|1)} = \sqrt{(1-p)p}, \quad \sqrt{W(1|0) W(1|1)} = \sqrt{p(1-p)} W(0∣0)W(0∣1) =(1p)p ,W(1∣0)W(1∣1) =p(1p)

因此:

Z ( W ) = ( 1 − p ) p + p ( 1 − p ) = 2 p ( 1 − p ) Z(W) = \sqrt{(1-p)p} + \sqrt{p(1-p)} = 2\sqrt{p(1-p)} Z(W)=(1p)p +p(1p) =2p(1p)

比较 P e M L P_e^{ML} PeML Z ( W ) Z(W) Z(W)

  • p = 0.1 p = 0.1 p=0.1时:
    P e M L = min ⁡ { 0.1 , 0.9 } = 0.1 , Z ( W ) = 2 0.1 ⋅ 0.9 ≈ 0.6 P_e^{ML} = \min\{0.1, 0.9\} = 0.1, \quad Z(W) = 2\sqrt{0.1 \cdot 0.9} \approx 0.6 PeML=min{0.1,0.9}=0.1,Z(W)=20.10.9 0.6

    可以看到, P e M L ≤ Z ( W ) P_e^{ML} \leq Z(W) PeMLZ(W)成立。

  • p = 0.5 p = 0.5 p=0.5时:
    P e M L = min ⁡ { 0.5 , 0.5 } = 0.5 , Z ( W ) = 2 0.5 ⋅ 0.5 = 1 P_e^{ML} = \min\{0.5, 0.5\} = 0.5, \quad Z(W) = 2\sqrt{0.5 \cdot 0.5} = 1 PeML=min{0.5,0.5}=0.5,Z(W)=20.50.5 =1

    这时, P e M L = Z ( W ) P_e^{ML} = Z(W) PeML=Z(W),表明信道完全不可靠。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巴氏参数 Z ( W ) Z(W) Z(W)不仅衡量了信道输出分布的相似程度,还提供了最大似然判决错误概率的一个简单上界。这一特性使得 Z ( W ) Z(W) Z(W)在信道性能评估和编码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极化码的设计中, Z ( W ) Z(W) Z(W)被用来选择可靠的子信道,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 I ( W ) I(W) I(W) Z ( W ) Z(W) Z(W)的关系

对称容量 I ( W ) I(W) I(W)和巴氏参数 Z ( W ) Z(W) Z(W)存在以下关系:

  • 当且仅当 Z ( W ) ≈ 0 Z(W) \approx 0 Z(W)0时, I ( W ) ≈ 1 I(W) \approx 1 I(W)1,表示信道接近完美。
  • 当且仅当 Z ( W ) ≈ 1 Z(W) \approx 1 Z(W)1时, I ( W ) ≈ 0 I(W) \approx 0 I(W)0,表示信道接近全噪。

这种关系表明, I ( W ) I(W) I(W) Z ( W ) Z(W) Z(W)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信道的性能: I ( W ) I(W) I(W)关注信道的传输能力,而 Z ( W ) Z(W) Z(W)关注信道的可靠性。


常见信道

  • DMC(离散无记忆信道)

离散无记忆信道(DMC, 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是一种理想的通信模型,其特点是在某时刻的输出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而不依赖于之前的输入或输出。转移概率矩阵 Q = { q ( y j ∣ x k ) } K × J Q = \{q(y_j|x_k)\}_{K \times J} Q={q(yjxk)}K×J描述了输入 x k x_k xk到输出 y j y_j yj的概率分布。


  • 对称 DMC

如果 DMC 的转移概率矩阵具有以下特性,则称为对称 DMC:

  • 输入对称:每一行都是第一行的置换。
  • 输出对称:每一列都是第一列的置换。
  • 如果同时满足输入和输出对称性,则称为完全对称 DMC。

  • BSC(二进制对称信道)

二进制对称信道(BSC, Binary Symmetric Channel)是最简单的对称 DMC,其输入和输出均为二进制符号 { 0 , 1 } \{0, 1\} {0,1},并且每个符号翻转的概率为 p p p(即交叉概率)。其转移概率矩阵为:
Q = [ 1 − p p p 1 − p ] Q = \begin{bmatrix} 1-p & p \\ p & 1-p \end{bmatrix} Q=[1ppp1p]

img


  • BEC(二进制删除信道)

二进制删除信道(BEC, Binary Erasure Channel)是一种特殊的信道模型,其输出除了可能为 { 0 , 1 } \{0, 1\} {0,1}外,还可能为一个特殊符号“?”,表示输入符号被删除。其转移概率矩阵为:
$
Q =
\begin{bmatrix}
1-\epsilon & 0 & \epsilon \
0 & 1-\epsilon & \epsilon
\end{bmatrix}
$
其中 ϵ \epsilon ϵ表示删除概率。

img

信道联合

在极化码理论中,信道联合(Channel Combining) 是指将 N N N个独立的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B-DMC, Binary-Discrete Memoryless Channel)通过递归变换合并成一个具有“集体意义”的向量信道 W N : X N → Y N W_N: X^N \to Y^N WN:XNYN。这里的“集体意义”来源于递归变换过程,该过程将多个独立信道组合成一个新的信道,从而形成更复杂的传输结构。这种递归过程可以表示为从 N N N N / 2 N/2 N/2再到 1 1 1的逐步简化形式。


  • 基础概念

假设 N = 2 n N = 2^n N=2n,其中 n ≥ 0 n \geq 0 n0,即 N N N是 2 的幂次。通过递归方式将 N N N个独立的 B-DMC 信道 W W W联合起来,最终生成一个向量信道 W N : X N → Y N W_N: X^N \to Y^N WN:XNYN。这一过程的核心在于使用特定的矩阵变换来定义状态转移概率。

n = 0 n=0 n=0,只有一个信道 W W W,此时直接定义 W 1 = W W_1 = W W1=W。这意味着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单一的 B-DMC 信道。

n = 1 n=1 n=1,递归地将两个独立的 W 1 W_1 W1合并为 W 2 : X 2 → Y 2 W_2: X^2 \to Y^2 W2:X2Y2

img

状态转移概率定义为:
W 2 ( y 1 , y 2 ∣ u 1 , u 2 ) = W ( y 1 ∣ u 1 ⊕ u 2 ) W ( y 2 ∣ u 2 ) W_2(y_1, y_2 | u_1, u_2) = W(y_1 | u_1 \oplus u_2) W(y_2 | u_2) W2(y1,y2u1,u2)=W(y1u1u2)W(y2u2)
这里:

- x 1 = u 1 ⊕ u 2 x_1 = u_1 \oplus u_2 x1=u1u2 x 2 = u 2 x_2 = u_2 x2=u2表示输入符号经过特定的线性变换;
- ⊕ \oplus 表示模 2 加法;

  • 矩阵形式可以写为:
    [ x 1 , x 2 ] = [ u 1 , u 2 ] [ 1 0 1 1 ] = [ u 1 , u 2 ] G 2 [x_1, x_2] = [u_1, u_2] \begin{bmatrix} 1 & 0 \\ 1 & 1 \end{bmatrix} = [u_1, u_2] G_2 [x1,x2]=[u1,u2][1101]=[u1,u2]G2
    其中 G 2 G_2 G2是一个 2 × 2 2 \times 2 2×2的生成矩阵。

n = 2 n=2 n=2,生成一个 W 4 : X 4 → Y 4 W_4: X^4 \to Y^4 W4:X4Y4的向量信道,由两个 W 2 W_2 W2复合而成。其状态转移概率可以表示为:
W 4 ( y 1 4 ∣ u 1 4 ) = W 2 ( y 1 2 ∣ u 1 ⊕ u 2 , u 3 ⊕ u 4 ) W 2 ( y 3 4 ∣ u 2 , u 4 ) W_4(y_1^4 | u_1^4) = W_2(y_1^2 | u_1 \oplus u_2, u_3 \oplus u_4) W_2(y_3^4 | u_2, u_4) W4(y14u14)=W2(y12u1u2,u3u4)W2(y34u2,u4)
进一步展开为:
W 4 ( y 1 4 ∣ u 1 4 ) = W ( y 1 ∣ u 1 ⊕ u 2 ⊕ u 3 ⊕ u 4 ) W ( y 2 ∣ u 3 ⊕ u 4 ) W ( y 3 ∣ u 2 ⊕ u 4 ) W ( y 4 ∣ u 4 ) = W 4 ( y 1 4 ∣ u 1 4 G 4 ) W_4(y_1^4 | u_1^4) = W(y_1 | u_1 \oplus u_2 \oplus u_3 \oplus u_4) W(y_2 | u_3 \oplus u_4) W(y_3 | u_2 \oplus u_4) W(y_4 | u_4) = W^4(y_1^4 | u_1^4G_4) W4(y14u14)=W(y1u1u2u3u4)W(y2u3u4)W(y3u2u4)W(y4u4)=W4(y14u14G4)
对应的矩阵形式为:
[ x 1 , x 2 , x 3 , x 4 ] = [ u 1 , u 2 , u 3 , u 4 ] [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1 ] = [ u 1 , u 2 , u 3 , u 4 ] G 4 [x_1, x_2, x_3, x_4] = [u_1, u_2, u_3, u_4] \begin{bmatrix} 1 & 0 & 0 & 0 \\ 1 & 0 & 1 & 0 \\ 1 & 1 & 0 & 0 \\ 1 & 1 & 1 & 1 \end{bmatrix} = [u_1, u_2, u_3, u_4] G_4 [x1,x2,x3,x4]=[u1,u2,u3,u4] 1111001101010001 =[u1,u2,u3,u4]G4
其中 G 4 G_4 G4是一个 4 × 4 4 \times 4 4×4的生成矩阵。

img


  • 等价结构

递归结构的等价形式可以通过分层的方式理解。例如,在 n = 2 n=2 n=2的情况下, W 4 W_4 W4可以看作由两个 W 2 W_2 W2复合而成,而每个 W 2 W_2 W2又由两个 W 1 W_1 W1构成。这种分层递归的思想使得信道联合过程能够高效实现,并且为后续的信道分裂奠定了基础。

通过上述递归过程,信道联合将 N N N个独立的 B-DMC 信道合并为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向量信道 W N W_N WN,为后续的信道极化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工具。

img


  • 一般递归结构

对于任意 n n n,向量信道 W N : X N → Y N W_N: X^N \to Y^N WN:XNYN的状态转移概率可以写为:
$
W_N(y_1^N | u_1^N) = W_N(y_1^N | u_1^N G_N)
$
其中 y 1 N ∈ Y N y_1^N \in Y^N y1NYN u 1 N ∈ X N u_1^N \in X^N u1NXN分别表示输出和输入符号序列, G N G_N GN N × N N \times N N×N的生成矩阵,递归定义为:
$
G_N =
\begin{bmatrix}
G_{N/2} & 0 \
G_{N/2} & G_{N/2}
\end{bmatrix}
$
初始条件为 G 2 = [ 1 0 1 1 ] G_2 = \begin{bmatrix} 1 & 0 \\ 1 & 1 \end{bmatrix} G2=[1101]

img

信道分裂

在极化码理论中,信道分裂(Channel Splitting) 是信道极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信道联合,我们将 N N N个独立的信道合并为一个具有“集体意义”的向量信道 W N W_N WN。然而,由于无法直接确知各个子信道的具体输入和输出关系,我们需要对信道极化过程进行微观表达。这种微观表达正是通过信道分裂来实现的。信道分裂的过程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将已经扭成一条粗线的联合信道重新分解为一个个单独的子信道,类似于两条绳子打结后再区分出两端谁是谁。

经过分裂后,每个子信道可以用单个信道的形式表示,例如分裂子信道 W N ( i ) : X → Y N × X i − 1 W_N^{(i)}: X \to Y^N \times X^{i-1} WN(i):XYN×Xi1,其转移概率定义为:
W N ( i ) ( y 1 N , u 1 i − 1 ∣ u i ) ≜ ∑ u i + 1 N ∈ X N − i 1 2 N − 1 W N ( y 1 N ∣ u 1 N ) W_N^{(i)}(y_1^N, u_1^{i-1} | u_i) \triangleq \sum_{u_{i+1}^N \in X^{N-i}} \frac{1}{2^{N-1}} W_N(y_1^N | u_1^N) WN(i)(y1N,u1i1ui)ui+1NXNi2N11WN(y1Nu1N)
这里, X X X Y Y Y分别是输入符号集合和输出符号集合,转移概率完整地定义了每个分裂子信道的特性。

信道分裂的通俗解释

信道分裂是极化码(Polar Code)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将一个联合信道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子信道。这一过程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原本复杂的联合信道就像两条绳子打结后形成的一条粗线,而信道分裂的过程就是将这条粗线重新解开,区分出每一条原始的细绳(即子信道)。每个子信道都可以用单个信道的形式表示,并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

经过分裂后,每个子信道的转移概率定义为:

W N ( i ) ( y 1 N , u 1 i − 1 ∣ u i ) ≜ ∑ u i + 1 N ∈ X N − i 1 2 N − 1 W N ( y 1 N ∣ u 1 N ) W_N^{(i)}(y_1^N, u_1^{i-1} | u_i) \triangleq \sum_{u_{i+1}^N \in X^{N-i}} \frac{1}{2^{N-1}} W_N(y_1^N | u_1^N) WN(i)(y1N,u1i1ui)ui+1NXNi2N11WN(y1Nu1N)

这里的 X X X Y Y Y分别是输入符号集合和输出符号集合, W N ( y 1 N ∣ u 1 N ) W_N(y_1^N | u_1^N) WN(y1Nu1N)是联合信道的转移概率,而 W N ( i ) ( y 1 N , u 1 i − 1 ∣ u i ) W_N^{(i)}(y_1^N, u_1^{i-1} | u_i) WN(i)(y1N,u1i1ui)则描述了第 i i i个分裂子信道的特性。


公式的直观理解

公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部分求和”操作,将联合信道的复杂性分解到每个子信道中。具体来说:

  1. 输入符号的划分:对于长度为 N N N的输入序列 u 1 N u_1^N u1N,我们关注其中的某个特定位置 i i i的符号 u i u_i ui,并将其与其他符号分开处理。
    - u 1 i − 1 u_1^{i-1} u1i1表示在 u i u_i ui之前的符号序列。
    - u i + 1 N u_{i+1}^N ui+1N表示在 u i u_i ui之后的符号序列。

  2. 平均化处理:为了确定第 i i i个子信道的特性,我们将所有可能的 u i + 1 N u_{i+1}^N ui+1N均匀加权求和(权重为 1 2 N − i \frac{1}{2^{N-i}} 2Ni1),从而消除后续符号的影响。

  3. 条件化处理:同时,子信道的输出不仅包括信道的实际输出 y 1 N y_1^N y1N,还包括之前符号 u 1 i − 1 u_1^{i-1} u1i1的信息。这使得每个子信道的特性依赖于其上下文环境。

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分裂子信道 W N ( i ) W_N^{(i)} WN(i)都被单独定义,且具有不同的可靠性。


示例说明

我们以二进制对称信道(Binary Symmetric Channel, BSC)为例,详细计算第 i = 2 i = 2 i=2个分裂子信道的转移概率。假设 BSC 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W ( y ∣ x ) = [ 1 − p p p 1 − p ] W(y|x) = \begin{bmatrix} 1-p & p \\ p & 1-p \end{bmatrix} W(yx)=[1ppp1p]

其中, p p p是比特翻转概率。

联合信道的构建

为了构建长度为 N = 4 N = 4 N=4的联合信道,我们需要通过递归的方式将多个 BSC 进行串联和并联。这里采用极化码的标准构造方法,使用克罗内克积(Kronecker Product)来定义联合信道的转移概率。

对于长度为 N = 4 N = 4 N=4的联合信道,其输入符号序列为 u 1 4 = ( u 1 , u 2 , u 3 , u 4 ) u_1^4 = (u_1, u_2, u_3, u_4) u14=(u1,u2,u3,u4),输出符号序列为 y 1 4 = ( y 1 , y 2 , y 3 , y 4 ) y_1^4 = (y_1, y_2, y_3, y_4) y14=(y1,y2,y3,y4)。联合信道的转移概率可以表示为:

W 4 ( y 1 4 ∣ u 1 4 ) = ∏ i = 1 4 W ( y i ∣ x i ) W_4(y_1^4 | u_1^4) = \prod_{i=1}^4 W(y_i | x_i) W4(y14u14)=i=14W(yixi)

这里的 x i x_i xi是根据输入符号 u 1 4 u_1^4 u14和编码矩阵 G 4 G_4 G4计算得到的信道输入符号。

分裂子信道的定义

根据分裂子信道的定义,第 i = 2 i = 2 i=2个子信道的转移概率为:

W 4 ( 2 ) ( y 1 4 , u 1 ∣ u 2 ) = ∑ u 3 , u 4 ∈ { 0 , 1 } 1 2 2 W 4 ( y 1 4 ∣ u 1 4 ) W_4^{(2)}(y_1^4, u_1 | u_2) = \sum_{u_3, u_4 \in \{0, 1\}} \frac{1}{2^2} W_4(y_1^4 | u_1^4) W4(2)(y14,u1u2)=u3,u4{0,1}221W4(y14u14)

这里:

- u 1 u_1 u1是第 2 个符号之前的符号。
- u 3 , u 4 u_3, u_4 u3,u4是第 2 个符号之后的符号。
- W 4 ( y 1 4 ∣ u 1 4 ) W_4(y_1^4 | u_1^4) W4(y14u14)是联合信道的转移概率。

具体计算

第一步:确定联合信道的转移概率

假设输入符号序列为 u 1 4 = ( u 1 , u 2 , u 3 , u 4 ) u_1^4 = (u_1, u_2, u_3, u_4) u14=(u1,u2,u3,u4),经过编码矩阵 G 4 G_4 G4后得到信道输入符号序列 x 1 4 = ( x 1 , x 2 , x 3 , x 4 ) x_1^4 = (x_1, x_2, x_3, x_4) x14=(x1,x2,x3,x4)。编码过程可以通过克罗内克积实现:

x 1 4 = u 1 4 G 4 x_1^4 = u_1^4 G_4 x14=u14G4

其中, G 4 G_4 G4是长度为 4 的极化码生成矩阵:

G 4 = [ 1 0 0 0 1 1 0 0 1 0 1 0 1 1 1 1 ] G_4 = \begin{bmatrix} 1 & 0 & 0 & 0 \\ 1 & 1 & 0 & 0 \\ 1 & 0 & 1 & 0 \\ 1 & 1 & 1 & 1 \end{bmatrix} G4= 1111010100110001

根据编码规则,我们可以计算出 x 1 4 x_1^4 x14的具体值。

第二步:计算联合信道的转移概率

联合信道的转移概率为:

W 4 ( y 1 4 ∣ u 1 4 ) = ∏ i = 1 4 W ( y i ∣ x i ) W_4(y_1^4 | u_1^4) = \prod_{i=1}^4 W(y_i | x_i) W4(y14u14)=i=14W(yixi)

例如,如果 x 1 4 = ( 0 , 1 , 1 , 0 ) x_1^4 = (0, 1, 1, 0) x14=(0,1,1,0),则有:

W 4 ( y 1 4 ∣ u 1 4 ) = W ( y 1 ∣ 0 ) ⋅ W ( y 2 ∣ 1 ) ⋅ W ( y 3 ∣ 1 ) ⋅ W ( y 4 ∣ 0 ) W_4(y_1^4 | u_1^4) = W(y_1 | 0) \cdot W(y_2 | 1) \cdot W(y_3 | 1) \cdot W(y_4 | 0) W4(y14u14)=W(y1∣0)W(y2∣1)W(y3∣1)W(y4∣0)

第三步:计算分裂子信道的转移概率

现在我们代入公式计算 W 4 ( 2 ) ( y 1 4 , u 1 ∣ u 2 ) W_4^{(2)}(y_1^4, u_1 | u_2) W4(2)(y14,u1u2)。以 u 2 = 0 u_2 = 0 u2=0为例,固定 u 1 u_1 u1,对所有可能的 u 3 , u 4 u_3, u_4 u3,u4求和:

W 4 ( 2 ) ( y 1 4 , u 1 ∣ u 2 = 0 ) = ∑ u 3 , u 4 ∈ { 0 , 1 } 1 4 W 4 ( y 1 4 ∣ u 1 , 0 , u 3 , u 4 ) W_4^{(2)}(y_1^4, u_1 | u_2 = 0) = \sum_{u_3, u_4 \in \{0, 1\}} \frac{1}{4} W_4(y_1^4 | u_1, 0, u_3, u_4) W4(2)(y14,u1u2=0)=u3,u4{0,1}41W4(y14u1,0,u3,u4)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枚举所有可能的 u 3 , u 4 u_3, u_4 u3,u4组合,并计算对应的联合信道转移概率。例如:

  • u 3 = 0 , u 4 = 0 u_3 = 0, u_4 = 0 u3=0,u4=0时,计算 W 4 ( y 1 4 ∣ u 1 , 0 , 0 , 0 ) W_4(y_1^4 | u_1, 0, 0, 0) W4(y14u1,0,0,0)
  • u 3 = 0 , u 4 = 1 u_3 = 0, u_4 = 1 u3=0,u4=1时,计算 W 4 ( y 1 4 ∣ u 1 , 0 , 0 , 1 ) W_4(y_1^4 | u_1, 0, 0, 1) W4(y14u1,0,0,1)
  • u 3 = 1 , u 4 = 0 u_3 = 1, u_4 = 0 u3=1,u4=0时,计算 W 4 ( y 1 4 ∣ u 1 , 0 , 1 , 0 ) W_4(y_1^4 | u_1, 0, 1, 0) W4(y14u1,0,1,0)
  • u 3 = 1 , u 4 = 1 u_3 = 1, u_4 = 1 u3=1,u4=1时,计算 W 4 ( y 1 4 ∣ u 1 , 0 , 1 , 1 ) W_4(y_1^4 | u_1, 0, 1, 1) W4(y14u1,0,1,1)

将这些结果加权求和,即可得到 W 4 ( 2 ) ( y 1 4 , u 1 ∣ u 2 = 0 ) W_4^{(2)}(y_1^4, u_1 | u_2 = 0) W4(2)(y14,u1u2=0)

第四步:重复计算其他情况

类似地,我们可以计算 W 4 ( 2 ) ( y 1 4 , u 1 ∣ u 2 = 1 ) W_4^{(2)}(y_1^4, u_1 | u_2 = 1) W4(2)(y14,u1u2=1)。最终,我们得到了第 i = 2 i = 2 i=2个分裂子信道的完整转移概率。


结果分析

经过分裂后,不同子信道的可靠性会有所不同。例如,某些子信道可能接近理想信道(误码率接近 0),而另一些子信道可能接近纯噪声信道(误码率接近 0.5)。这种差异正是极化码设计的基础:选择可靠的子信道来传输信息比特,而将不可靠的子信道用于冻结比特。


总结

信道分裂是极化码理论中实现信道极化的关键步骤。通过将联合信道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子信道,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子信道的可靠性进行优化设计。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信道特性的变化规律,还为高效编码和解码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实际应用中,信道分裂的概念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 5G 标准中,极化码已成为控制信道编码的主要方案之一。

然而,上述公式在实际计算中较为复杂,因此我们通常利用递归形式来简化计算。

根据信道联合的递归结构,整个信道极化过程可以通过两个递归公式计算各个分裂子信道的转移概率:
W N ( 2 i − 1 ) ( y 1 N , u 1 2 i − 2 ∣ u 2 i − 1 ) = 1 2 ∑ u 2 i W N / 2 ( i ) ( y 1 N / 2 , u 1 , o 2 i − 2 ⊕ u 1 , e 2 i − 2 ∣ u 2 i − 1 ⊕ u 2 i ) W N / 2 ( i ) ( y N / 2 + 1 N , u 1 , e 2 i − 2 ∣ u 2 i ) W_N^{(2i-1)}(y_1^N, u_1^{2i-2} | u_{2i-1}) = \frac{1}{2} \sum_{u_{2i}} W_{N/2}^{(i)}(y_1^{N/2}, u_1,o^{2i-2} \oplus u_1,e^{2i-2} | u_{2i-1} \oplus u_{2i}) W_{N/2}^{(i)}(y_{N/2+1}^N, u_1,e^{2i-2} | u_{2i}) WN(2i1)(y1N,u12i2u2i1)=21u2iWN/2(i)(y1N/2,u1,o2i2u1,e2i2u2i1u2i)WN/2(i)(yN/2+1N,u1,e2i2u2i)

W N ( 2 i ) ( y 1 N , u 1 2 i − 2 ∣ u 2 i ) = 1 2 W N / 2 ( i ) ( y 1 N / 2 , u 1 , o 2 i − 2 ⊕ u 1 , e 2 i − 2 ∣ u 2 i − 1 ⊕ u 2 i ) W N / 2 ( i ) ( y N / 2 + 1 N , u 1 , e 2 i − 2 ∣ u 2 i ) W_N^{(2i)}(y_1^N, u_1^{2i-2} | u_{2i}) = \frac{1}{2} W_{N/2}^{(i)}(y_1^{N/2}, u_1,o^{2i-2} \oplus u_1,e^{2i-2} | u_{2i-1} \oplus u_{2i}) W_{N/2}^{(i)}(y_{N/2+1}^N, u_1,e^{2i-2} | u_{2i}) WN(2i)(y1N,u12i2u2i)=21WN/2(i)(y1N/2,u1,o2i2u1,e2i2u2i1u2i)WN/2(i)(yN/2+1N,u1,e2i2u2i)

img


信道极化

通过观察 W 2 W_2 W2信道的极化现象,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信道分裂的作用。

img

W 2 W_2 W2的两个子信道为例,假设原始信道 W W W的对称容量为 0.5,则经过信道联合与分裂后,两个子信道的对称容量分别为:

  • 对于子信道 U 1 U_1 U1,只有在 y 1 y_1 y1 y 2 y_2 y2均接收正确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正确的 U 1 U_1 U1,因此其信道容量 I 1 ( W ) I_1(W) I1(W)等于 y 1 y_1 y1 y 2 y_2 y2的信道容量的乘积,即 0.5 × 0.5 = 0.25 0.5 \times 0.5 = 0.25 0.5×0.5=0.25
  • 对于子信道 U 2 U_2 U2,如果 U 1 U_1 U1已知,则 U 2 U_2 U2只有在 y 1 y_1 y1 y 2 y_2 y2均接收错误的情况下才无法得到正确的信号。因此, U 2 U_2 U2的信道容量 I 2 ( W ) I_2(W) I2(W) 2 × 0.5 − 0.5 × 0.5 = 0.75 2 \times 0.5 - 0.5 \times 0.5 = 0.75 2×0.50.5×0.5=0.75

img

以此类推,在信道联合与分裂的交替作用下,原本相同的 N N N W W W信道逐渐产生极化现象:一部分信道的信道容量趋近于 1(好信道),另一部分信道的信道容量趋近于 0(差信道)。这种极化现象是极化码设计的核心思想。


  • 极化现象的仿真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信道极化现象,可以通过 MATLAB 进行仿真。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仿真示例,假设信道个数 N = 2 10 N = 2^{10} N=210,每个信道的初始对称容量均为 0.5:

index = 10; % 信道序号
n = 2.^(1:index);
W = zeros(n(10)); % 创建 1024x1024 的空矩阵
W(1, 1) = 0.5; % 设置坐标为 (1,1) 的信道容量 I(W)for i = nfor j = 1:i/2% 坏信道W(i, 2*j - 1) = W(i/2, j)^2;% 好信道W(i, 2*j) = 2 * W(i/2, j) - W(i/2, j)^2;end
end% 绘制信道极化现象
scatter(1:1024, W(1024, 1:1024), 'r.');
axis([0 1024 0 1]);
xlabel('信道序号 i');
ylabel('对称信道容量 I(W)');

img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信道数量的增加,信道容量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一部分信道的容量接近 1,而另一部分信道的容量接近 0。


  • 极化码的设计与应用

从信道极化中可以发现,信道合并与极化码的编码过程在形式上非常相似,而信道分裂与极化码的解码过程在形式上也非常相似。这表明:

  • 在极化码的编码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构造生成矩阵,用于将信息位映射到好信道上。
  • 在极化码的解码过程中,信道分裂的特性暗示了采用串行译码的方式可能是最优选择。

此外,信道极化现象展示了极化码的宏观特性。通过对极化现象中的特定参数(如对称容量)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极化码编码过程中的信息位选取方案。


  • 关于差信道的用途

差信道(即信道容量趋近于 0 的信道)在极化码中主要用于传输固定值(如全零序列)或不传输任何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将宝贵的带宽资源浪费在低可靠性信道上,从而提升整体通信系统的性能。虽然表面上看,差信道并未直接提升系统的总性能,但它们的存在使得好信道能够承载更多的有用信息,间接实现了系统性能的整体优化。

相关文章:

探秘基带算法:从原理到5G时代的通信变革【四】Polar 编解码(一)

文章目录 2.3 Polar 编解码2.3.1 Polar 码简介与发展背景2.3.2 信道极化理论基础对称容量与巴氏参数对称容量 I ( W ) I(W) I(W)巴氏参数 Z ( W ) Z(W) Z(W)常见信道信道联合信道分裂信道极化 本博客为系列博客,主要讲解各基带算法的原理与应用,包括&…...

【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高频知识点总结

文章目录 一、基础概念1、计算机⽹络的定义2、计算机⽹络的目标3、计算机⽹络的组成4、计算机⽹络的分类5、计算机⽹络的拓扑结构6、计算机⽹络的协议7、计算机⽹络的分层结构8、OSI 参考模型9、TCP/IP 参考模型10、五层协议体系结构 二、物理层1、物理层的功能2、传输媒体3、 …...

nio多线程版本

多线程多路复用 多线程NIO,,就是多个线程,每个线程上都有一个Selector,,,比如说一个系统中一个线程用来接收请求,,剩余的线程用来读写数据,,每个线程独立干自…...

Lua | 每日一练 (5)

💢欢迎来到张胤尘的技术站 💥技术如江河,汇聚众志成。代码似星辰,照亮行征程。开源精神长,传承永不忘。携手共前行,未来更辉煌💥 文章目录 Lua | 每日一练 (5)题目参考答案浅拷贝深拷贝使用场景…...

IO的概念和标准IO函数

作业&#xff1a; 1.使用标准IO函数&#xff0c;实现文件的拷贝 #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检查是否提供了源文件和目标文件if (argc ! 3) {printf("Usage: %s <source_file> <destination_file>\n", argv[0]);re…...

影刀RPA开发拓展--SQL常用语句全攻略

前言 SQL&#xff08;结构化查询语言&#xff09;是数据库管理和操作的核心工具&#xff0c;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数据库管理员&#xff0c;掌握常用的 SQL 语句对于高效管理和查询数据都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最常用的 SQL 语句&#xff0c;并为每个语句提供详细…...

零信任架构和传统网络安全模式的

零信任到底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模型&#xff1f;什么类型的思想或思路&#xff0c;它是如何实现的&#xff0c;我们要做零信任&#xff0c;需要考虑哪些问题&#xff1f; 零信任最早是约翰金德瓦格提出的安全模型。早期这个模型也是因为在安全研究上考虑的一个新的信任式模型。他最…...

【前端】HTML 备忘清单(超级详细!)

文章目录 入门hello.html注释 Comment段落 ParagraphHTML 链接Image 标签文本格式标签标题Section Divisions内部框架HTML 中的 JavaScriptHTML 中的 CSS HTML5 标签页面标题导航HTML5 TagsHTML5 VideoHTML5 AudioHTML5 RubyHTML5 kdiHTML5 progressHTML5 mark HTML 表格Table …...

React 中 useState 的 基础使用

概念&#xff1a;useState 是一个React Hook&#xff08;函数&#xff09;&#xff0c;它允许我们向组件添加状态变量&#xff0c;从而影响组件的渲染结果。 本质&#xff1a;和普通JS变量不同的是&#xff0c;状态变量一旦发生变化&#xff0c;组件的视图UI也会跟着变化&…...

蓝桥杯单片机组第十二届省赛第二批次

前言 第十二届省赛涉及知识点&#xff1a;NE555频率数据读取&#xff0c;NE555频率转换周期&#xff0c;PCF8591同时测量光敏电阻和电位器的电压、按键长短按判断。 本试题涉及模块较少&#xff0c;题目不难&#xff0c;基本上准备充分的都能完整的实现每一个功能&#xff0c;并…...

React Native 原理

React Native 是一个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框架&#xff0c;它允许开发者使用 JavaScript 和 React 来开发 iOS 和 Android 原生应用。React Native 的核心原理是通过 桥接&#xff08;Bridge&#xff09; 技术&#xff0c;使用 JavaScript 来控制原生组件&#xff0c;并将应用逻辑…...

C++简易贪食蛇项目

一.案例介绍 二.制作思路 三.墙模块 #include "wall.h" //初始化墙 void initWall() { for (int i 0; i < HEIGHT; i) { for (int j 0; j < WIDTH;j) { if (i 0 || j 0 || i HEIGHT - 1 || j WIDTH - 1) …...

C++蓝桥杯基础篇(七)

片头 嗨~小伙伴们&#xff0c;大家好&#xff0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蓝桥杯基础篇&#xff08;七&#xff09;&#xff0c;学习相关字符串的知识&#xff0c;准备好了吗&#xff1f;咱们开始咯&#xff01; 一、字符与整数的联系——ASCII码 每个常用字符都对应一个-128~127的…...

Sass基础

目录 什么是sass? Sass的安装 Sass的编译 Sass的语法&#xff1a; Sass的基本使用: 一、Sass变量&#xff1a; 二、嵌套语法&#xff1a; 三、import的使用&#xff1a; 四、mixin混入和include: 五、extend: 六、注释 七、if和if: 八、for: 总结&#xff1a; 什么是sas…...

Linux文档编辑相关命令详解

Linux文档编辑相关命令 1. grep grep (global regular expression) 命令用于查找文件里符合条件的字符串或正则表达式。 1.1 语法 grep [options] pattern [files] 1.2 常用选项 -i&#xff1a;忽略大小写进行匹配。-v&#xff1a;反向查找&#xff0c;只打印不匹配的行。-…...

QT实现简约美观的动画Checkbox

*最终效果: * 一共三个文件: main.cpp , FancyCheckbox.h , FancyCheckbox.cpp main.cpp #include <QApplication> #include "FancyCheckbox.h" #include <QGridLayout>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QApplication a(argc, argv);QWidget* w new…...

每日学习Java之一万个为什么?[MySQL面试篇]

分析SQL语句执行流程中遇到的问题 前言1 MySQL是怎么在一台服务器上启动的2 MySQL主库和从库是同时启动保持Alive的吗&#xff1f;3 如果不是主从怎么在启动的时候保证数据一致性4 ACID原则在MySQL上的体现5 数据在MySQL是通过什么DTO实现的6 客户端怎么与MySQL Server建立连接…...

git笔记

定义&#xff1a;分布式版本控制工具&#xff0c;免费开源的&#xff0c;快速高效的处理从小到大的项目&#xff0c;git占地面积小&#xff0c;性能快&#xff0c;有廉价的本地库 安装&#xff1a;官网最新版 全部点下一步就行 版本控制工具&#xff1a;使用中央服务器&#…...

Full GC 排查

在 Java 中&#xff0c;Full GC&#xff08;完全垃圾回收&#xff09;会对整个堆&#xff08;包括年轻代和老年代&#xff0c;甚至可能包括永久代/元空间&#xff09;进行垃圾回收&#xff0c;通常会导致较长的停顿&#xff08;STW&#xff0c;Stop-The-World&#xff09;。如果…...

VS2022远程调试Ubuntu中的C++程序

前言 最近想基于星火大模型的SDK开发第一些应用。但是&#xff0c;发现星火的SDK当中Linux版本的比较丰富&#xff0c;Windows 版本支持的比较少。但是&#xff0c;从调试的IDE而言&#xff0c;Visual Studio又是最方便的。所以&#xff0c;考虑采用Visual Studio Ubuntu的形式…...

Flutter 学习之旅 之 flutter 使用 flutter_screenutil 简单进行屏幕适配

Flutter 学习之旅 之 flutter 使用 flutter_screenutil 简单进行屏幕适配 目录 Flutter 学习之旅 之 flutter 使用 flutter_screenutil 简单进行屏幕适配 一、简单介绍 二、简单介绍 flutter_screenutil 三、安装 carousel_slider 四、简单案例实现 五、关键代码 六、补…...

【华为OD机考】华为OD笔试真题解析(16)--微服务的集成测试

题目描述 现在有n个容器服务&#xff0c;服务的启动可能有一定的依赖性&#xff08;有些服务启动没有依赖&#xff09;&#xff0c;其次&#xff0c;服务自身启动加载会消耗一些时间。 给你一个 n n n \times n nn的二维矩阵useTime&#xff0c;其中useTime[i][i]10表示服务…...

NCCL AI 分布式训练集合通讯库技术基本原理

目录 文章目录 目录AI 分布式训练NCCL 的简介NCCL 的核心功能NCCL 的基本工作流程NCCL 的集合通信操作方式NCCL 的 API 编程示例 AI 分布式训练 在一个最初的 AI 模型训练场景中&#xff0c;由于模型自身的程序体积、输入的参数量以及样本的数据量都比较有限&#xff0c;一张 …...

算法-回溯篇01-组合

组合 力扣题目链接 题目描述 给定两个整数 n 和 k&#xff0c;返回范围 [1, n] 中所有可能的 k 个数的组合。 你可以按 任何顺序 返回答案。 解题思路 刚开始做回溯的题目&#xff0c;关于回溯的相关知识推荐大家去看代码随想录的视频。 做了几道题&#xff0c;感觉回溯题…...

泵吸式激光可燃气体监测仪:快速精准守护燃气管网安全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xff0c;燃气泄漏、地下管网老化等问题时刻威胁着城市安全。如何实现精准、高效的可燃气体监测&#xff0c;守护“城市生命线”&#xff0c;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课题。泵吸式激光可燃气体监测仪&#xff0c;以创新科技赋能安全监测&#xff0…...

Lumoz Chain正式上线:AI 时代的新算力破局者

新的叙事和技术突破永远是推动行业前行的核心动力。当下&#xff0c;AI Agent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 当加密世界将目光投向AI领域时&#xff0c;大多数项目仍停留在以AI为工具或应用场景的层面&#xff0c;试图通过集成AI模型或优化链上功能来吸引用户。然而&#xff0…...

算法之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 ♥常见排序算法知识体系详解♥ | Java 全栈知识体系 算法 - 排序 | CS-Notes 面试笔记 十大经典排序算法总结 | JavaGuide...

Java面试第七山!《MySQL索引》

一、索引的本质与作用 索引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xff0c;类似于书籍的目录。它通过减少磁盘I/O次数&#xff08;即减少数据扫描量&#xff09;来加速查询&#xff0c;尤其在百万级数据场景下&#xff0c;索引可将查询效率提升数十倍。 核心作用&#xff1a;…...

基于 Rust 与 GBT32960 规范的编解码层

根据架构设计&#xff0c;实现编解码层的代码设计 Cargo.toml 加入二进制序列化支持 # 序列化支持 ... bincode "1.3" # 添加二进制序列化支持 bytes-utils "0.1" # 添加字节处理工具 开始编码 错误处理&#xff08;error.rs&#x…...

二、Redis 安装与基本配置:全平台安装指南 服务器配置详解

Redis 安装与基本配置:全平台安装指南 & 服务器配置详解 Redis 作为高性能的内存数据库,其安装和配置是使用 Redis 的第一步。本篇文章将全面介绍 Redis 的安装方式,覆盖 Windows、Linux、Docker 环境,并详细讲解 Redis 的基础配置,包括 持久化、日志、端口设置等。此…...

⭐算法OJ⭐矩阵的相关操作【动态规划 + 组合数学】(C++ 实现)Unique Paths 系列

文章目录 62. Unique Paths动态规划思路实现代码复杂度分析 组合数学思路实现代码复杂度分析 63. Unique Paths II动态规划定义状态状态转移方程初始化复杂度分析 优化空间复杂度状态转移方程 62. Unique Paths There is a robot on an m x n grid. The robot is initially lo…...

基于 Elasticsearch 和 Milvus 的 RAG 运维知识库的架构设计和部署落地实现指南

最近在整理一些业务场景的架构设计和部署落地实现指南 先放一个 【基于RAG的运维知识库 (ElasticSearch + Milvus) 的详细实现指南】,其中包含了详尽的技术实现细节、可运行的示例代码、原理分析、优缺点分析和应用场景分析。 架构描述: 基于RAG的运维知识库 (ElasticSearch…...

山西青年杂志山西青年杂志社山西青年编辑部2025年第3期目录

青年争鸣 教师发展中心行动转向的价值意蕴分析框架研究与启示 于宝证;李军红;郑钰莹;何易雯; 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杜芯铭; 青年教育研究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研究 张晨;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

使用Truffle、Ganache、MetaMask、Vue+Web3完成的一个简单区块链项目

文章目录 概要初始化Truffle项目创建编写合约编译合约配置Ganache修改truffle-config.js文件编写迁移文件部署合约使用Truffle 控制台使用MetaMask和VueWeb3与链交互 概要 使用Truffle、Ganache、MetaMask、VueWeb3完成的一个简单区块链项目。 初始化Truffle项目 安装好truf…...

【GenBI优化】提升text2sql准确率:建议使用推理大模型,增加重试

引言 Text-to-SQL(文本转 SQL)是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将自然语言问题自动转换为可在数据库上执行的 SQL 查询语句。这项技术在智能助手、数据分析工具、商业智能(BI)平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极大地降低数据查询和分析的门槛,让非技术用…...

LLVM - 编译器前端 - 学习将源文件转换为抽象语法树(二)

一:处理消息 在一个庞大的软件(比如编译器)中,我们不希望将消息字符串分散在各个地方。如果需要修改消息内容或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最好将它们集中存放在一个地方!目前缺少的是对消息的集中定义。下面我们看看来如何实现它。 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每条消息都有一个 ID(一…...

T-SQL 语言基础: SQL 数据库对象元数据及配置信息获取

目录 介绍目录视图 获取表和架构名称获取列信息 信息架构视图 获取表信息获取列信息 系统存储过程和函数 获取对象列表获取对象详细信息获取约束信息获取数据库属性信息 总结引用 介绍 在 SQL 数据库管理中&#xff0c;获取数据库对象的元数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元数据提供了…...

基于vue框架的游戏博客网站设计iw282(程序+源码+数据库+调试部署+开发环境)带论文文档1万字以上,文末可获取,系统界面在最后面。

系统程序文件列表 项目功能&#xff1a;用户,博客信息,资源共享,游戏视频,游戏照片 开题报告内容 基于FlaskVue框架的游戏博客网站设计开题报告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游戏产业的不断壮大&#xff0c;游戏玩家对游戏资讯、攻略、评测等内容的需求日…...

批量提取 Word 文档中的页面

如何将 Word 文档中的页面提取出来形成一个新的文档呢&#xff1f;比如将 Word 文档中的第一页提取出来、将 Word 文档中的最后一页提取出来、再或者将 Word 文档中的中间几页提取出来等等。人工的处理肯定非常的麻烦&#xff0c;需要新建 Word 文档&#xff0c;然后将内容复制…...

本地大模型编程实战(26)用langgraph实现基于SQL数据构建的问答系统(5)

本文将将扩展上一篇文章完成的 langgraph 链&#xff0c;继续使用基于 langgraph 链 &#xff0c;对结构化数据库 SQlite 进行查询的方法。该系统建立以后&#xff0c;我们不需要掌握专业的 SQL 技能&#xff0c;可以用自然语言询问有关数据库中数据的问题并返回答案。主要完善…...

csrf与ssrf学习笔记

一、CSRF&#xff08;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xff09; 1. 定义 攻击目标&#xff1a;利用用户已登录的合法身份&#xff0c;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起恶意请求。 核心条件&#xff1a;受害者需已登录目标系统&#xff0c;且浏览器会自动携带身份凭证&#xff08;如 C…...

安装Maven配置阿里云地址 详细教程

下面以安装Maven公认最稳定版本&#xff08;使用最多&#xff09;3.6.1为例 1、访问maven官网 Maven官网 直接跳转Maven3.6.1 Maven3.6.1 2、点击下载 跳转页面后继续单击 Maven 3 archives 下载后解压放到自己的软件目录下 ~ 2.配置本地仓库 在目录下创建repo文件夹 &…...

我的世界1.20.1forge模组开发进阶物品(7)——具有动画、3D立体效果的物品

基础的物品大家都会做了对吧?包括武器的释放技能,这次来点难度,让物品的贴图呈现动画效果和扔出后显示3D立体效果,这个3D立体效果需要先学习blockbench,学习如何制作贴图。 Blockbench Blockbench是一个用于创建和编辑三维模型的免费软件,特别适用于Minecraft模型的设计…...

火语言RPA--PDF提取表格

【组件功能】&#xff1a;提取PDF文档指定位置表格 配置预览 配置说明 文件路径 支持T或# 默认FLOW输入项 待提取表格的PDF文件的完整路径。 提取位置 全部、指定页、指定范围3种位置供选择。 PDF文件密码 支持T或# 打开PDF文件的密码。 页码 支持T或# 提取指定页的页…...

【开源-线程池(Thread Pool)项目对比】

一些实现**线程池&#xff08;Thread Pool&#xff09;**功能的开源项目的对比分析。 线程池功能的开源项目 项目名称语言优点缺点适用场景开源代码链接ThreadPoolC简单易用&#xff0c;代码简洁&#xff1b;适合快速原型开发。功能较为基础&#xff0c;不支持动态调整线程数…...

JavaScript系列05-现代JavaScript新特性

JavaScript作为网络的核心语言之一&#xff0c;近年来发展迅速。从ES6(ECMAScript 2015)开始&#xff0c;JavaScript几乎每年都有新的语言特性加入&#xff0c;极大地改善了开发体验和代码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包括&#xff1a; ES6关键特性&#xff1a;解构赋值与扩展运算符&am…...

【二.提示词工程与实战应用篇】【3.Prompt调优:让AI更懂你的需求】

最近老张在朋友圈秀出用AI生成的国风水墨画,隔壁王姐用AI写了份惊艳全场的年终总结,就连楼下小卖部老板都在用AI生成营销文案。你看着自己跟AI对话时满屏的"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是不是怀疑自己买了台假电脑?别慌,这可能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

C++学习之C++初识、C++对C语言增强、对C语言扩展

一.C初识 1.C简介 2.第一个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iostream 相当于 C语言下的 stdio.h i - input 输入 o -output 输出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使用 namespace 命名空间 std 标准 &#xff0c;理解为打开一个房间&#xff0c;房间里有我们所需…...

基于eRDMA实测DeepSeek开源的3FS

DeepSeek昨天开源了3FS分布式文件系统, 通过180个存储节点提供了 6.6TiB/s的存储性能, 全面支持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的KVCache转存以及向量数据库等能力, 每个客户端节点支持40GB/s峰值吞吐用于KVCache查找. 发布后, 我们在阿里云ECS上进行了快速的复现, 并进行了性能测试, ECS…...

写Oracle表耗时25分钟缩短到23秒——SeaTunnel性能优化

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JDBC Source批处理任务动态切分优化&#xff0c;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JDBC Source 如果配置了table_path 和 partition_column&#xff0c;引擎会对数据进行动态切分&#xff0c;可以通过分析样本数据优化切分区间&#xff0c;规避数据倾斜问题。 目前发现任务…...